一、回应孩子情绪
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的关注。
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
父母敏锐地回应宝宝的提示,宝宝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
父母与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孩子“迷走神经”神经系统的发育,这将影响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保持敏锐的感知,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
二、关注孩子负面情绪
“忽视”、“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是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更好的教养方式是关注、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与他平等交流。
三、教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区分情绪,需要父母教他认识情绪,“你正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四、正确表达情绪
孩子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表达情绪的方式需要划定界限。
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父母要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