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搜狐上一篇文章,又被刷屏了,某小镇一位15岁的“神童”成理科状元,报到时却被学校拒收,只因为对父母说了五个字。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被大家称为“神童”的孩子,小潘。
小潘6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学,因为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超前,所以小学的这些知识,小潘都会,甚至比同龄的孩子,更要聪明一点。
于是父母就让小潘开始跳级,这样就比同龄人,起点就高了许多。
这让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很惊讶,一个12岁的孩子,原本应该上初中的年纪,竟然上了高中。
但是小潘上了高中后,不但不吃力,甚至比小潘大的学生,成绩都好。
小潘的父母这辈子,就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
奔着这个目标,在家里从来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可谓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连倒水喝的这点小事,都舍不得叫孩子自己来做。
到了15岁,连跳三级的小潘和一群比他大的同学一起参加了高考,小潘在考场里面奋笔疾书,而父母则是在外面焦急的等待。
终于等到高考成绩出来了,15岁“神童”成理科状元。
这个消息顿时震惊了整个小镇。于是,媒体,电视台,还有慕名而来的家长们,每天快把家里面的门槛挤坏了,都想知道小潘的成功秘诀。
到了学校报名的日子了,母亲给小潘收拾了好几件行李,还有很多好吃的。
眼看火车就要开了,看着父母吃力的拿着这么多行李拥挤在人群中,小潘心里很不耐烦,说“能不能快点,磨叽死了”,而他的手里就拿了一个ipad。
父母的心里面虽然有点生气,但是想着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坏心情立马变晴了,嘴上还笑嘻嘻的。
一家三口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又换乘几趟公交车,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学校。
也许是太累了,小潘看见父母拖着行李,慢悠悠的走着,瞬间生气了:“快点,听见没”。
这5个字刚好被巡视的校长听到了,看着一个15岁的孩子,手里什么也不拿,而父母拖着沉重的行李在后面走,作为儿子不帮忙,还训斥了父母。
就这5个字,“神童被学校拒收。校长说:“一个15岁年纪就能考入大学的学生,这虽然是你骄傲的资本,但却不是对你父母责骂的资本,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做人也更重要。
记住,想要成为人上人,首先就要学会做人”。
记得北京四中校长,说过一段话,“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
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到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就家庭教育而言,这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成长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
比如说现在的“胎教”及怀孕前父母的身体调理。又比如说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等。
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
而事实上,很多目标对孩子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做家长就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尤其在现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家长的更看重的是“抢跑”。
从幼儿园的早教班,奥数班,到小学,中学这些林林总总的兴趣班,补课班,每个家长都在拼着命的“抢跑”。
在学习上,身边时常有家长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你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就好,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
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就会出现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会视而不见的情况,还有就像小潘那样的孩子,觉得父母亲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他只要学习好,就OK。
事实上,像小潘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
“有个中学生在贴吧里说:他们要是不给我买苹果手机,搞烦了,我就跳楼!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
原来,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爱,他就是你的软肋,你的命门,最有效的夹持,就是将你最宝贵的东西毁给你看。
而跳楼,是报复父母的一种方式,一种让他们伤痛得最彻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时之痛,生者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人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
意思是,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轻易如愿,通过这逆境的磨砺,使其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而现在的家长,正好相反,他们对待孩子,悦其心志,只求孩子开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着,事事顺其所为,遂其所愿。
所以孩子因宠而娇,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种冲动之举也就不足为怪。
那么如何让家庭教育不偏离方向呢,首先做父母的要懂得适当的家庭教育法则:
其一,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
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
其二、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
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其三、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
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其四、品德重于学问,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
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
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做为父母,其实最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
这应该是底线,也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就像哪位校长拒收小潘时,说的那句话,“要想成为人上人,首先就要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