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题材的电影,总能给人以力量。特别是在看了《吉娅》《推拿》这类有着阴郁气质的电影之后,亟需一部热血昂扬的电影来调节一下对生命之殇的慨叹与哀怨。
于是点开了《奎迪》,拳击,而且身负传承《洛奇》系列精神的特质,拿来振奋一下精神,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剪刀君还是高估了《奎迪》,对于看完全部《洛奇》系列的人来说,这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一些熟悉的场景,一些熟悉的面孔,一些熟悉的桥段,再次在《奎迪》中出现,熟悉而又新鲜,但已无法像《洛奇》一样带给你力量,你只是会心一笑,明白这是在向《洛奇》致敬而已。你忙着对比画面、音乐的异同,胸中涌起的是温暖,对这些曾带给你力量的情节的感动。
故人之子,征战拳坛,老态龙钟的洛奇成为他的教练,带他重走自己走过的路,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往昔高光时刻。
也许,《奎迪》能引发新一代观众翻检出老片子,去看始于1976年的《洛奇》传奇,但时移世易,这已经不是洛奇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多元的观念,令新一代电影观众有太多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选择,他们也许不会为了一部看起来“还行”的电影去翻检光影的故纸堆,虽然有翻检必有收获。
总体而言,《奎迪》乏善可陈,基本可以概括为:走过洛奇走过的路,得到洛奇得到过的结果。
前一句是说,老迈洛奇借训练奎迪之名,将自己如何训练的细节再呈现一遍,后一句就是说影片中最关键的轻量级拳王争霸战,菜鸟奎迪撑过了12回合比赛,差一点在最后关头将拳王康兰击倒。
这多么像《洛奇1》里洛奇与阿波罗的对战,最后一局将拳王打得满地找牙,但总体靠点数是拳王康兰胜。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看电影也是,具有同一河流样貌的电影,再次观看时总会感觉有些失落,因为时间条件改变了,意味不一样了。失落于再也没有当时看《洛奇》时的激情和力量,失落于华发染双鬓,力量却打在棉花上,没有任何声音,不像拳坛上拳拳到肉、血染面颊那么爆裂和阳刚。
《奎迪》,让年轻人去获取力量吧,毕竟每一代人都需要寻找新的怪兽去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对打过的怪兽,藐视总是多于恐惧。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气定神闲的老人,因为在古稀之年还能气定神闲的人,必定经历过生活的疾风骤雨、惊涛骇浪。当然,对那些为老不尊,老而戾气横生者,可以无情的鄙视。人老了,仍经常面带怒色,只能说明这个人在与生活挫折的抗争中是个失败者。最后老了,仰仗着年龄大了,对任何看不顺眼、他解决不了的事,可以毫不负责任地颐指气使,表达不满,让子女去顺自己的意。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羞成怒”吧!
年轻,就得多打怪兽,不断地迎战更厉害的怪兽。否则,年老之后,只能面带怒色躲在子女身后,指责子女打不过怪兽。岂不羞愧呼!是谁年轻时,见怪兽就躲就藏就跑?
在这一点上,应该向《奎迪》中的洛奇学习,向现实生活中的史泰龙学习,看看那张经风历雨的脸,充满了永不向生活低头的美。《洛奇1》的诞生和成功与电影内容一样充满曲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