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圈儿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空间戏剧即日起将陆续推出备考系列,助力怀揣戏剧梦的小伙伴们攀登艺术殿堂!
张小圈儿:“对我来讲,戏文既是理想,也是苦修。”
作者介绍:
2010年以专业课全国第一名、文化课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戏剧创作专业,高考语文分数131分。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毕业时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央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后赴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攻读戏剧写作硕士,2016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艺术类人才特别培养项目奖学金。其话剧作品曾获“田汉戏剧奖”二等奖,“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
高考炸了吗?恭喜告别高中生涯的亲们可以等待拥抱新的人生旅程!另外一群宝宝呢,既羡慕着师哥师姐的解放,又面临着他们艺考路上最重要的一个夏天——这是准备艺考的黄金时期,各位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们,请准备好这个暑假乃至今后半年的奋战,铺好通往梦想的荆棘道路吧!
本文将针对报考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同学,全面地说说如何备战艺考。如果你是准高三学生,那么可以严格按照本文所列步骤去准备;如果你还是刚踏入高中不久的宝宝,则可以自行选取某些环节来进行前期准备,毕竟准备的时间越长,越有把握。
▽戏文系和编导的艺考主要分三步:
初试,文艺常识及语言文字基础。该试着意考察学生对所报考专业中一些硬性知识的积累(如文学史、电影史等),并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今后要从事编剧或编导的工作,良好的中文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后盾。
复试,散文或故事写作。散文和故事,考察的是大家的创作能力,通过一篇文章,集中考察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运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的能力、想象力、文学能力等,甚至能从文章中看到学生的三观。复试考察的东西是复合型的,也是最能体现大家实力的一步,是硬仗。
面试。与高考不同,艺术类专业并不只看“成绩”,还要看“人”。面试中,你的表达方式、举手投足都将成为老师的打分项。但大家也不需要紧张,面试多以聊天为主,氛围轻松。主要问题为:看过什么书或电影,并谈谈感受;你的个人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文化课分数;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和学校。在面试中,谈读书和看电影的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板上钉钉的面试问题,考生们一定要好好准备。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如何准备每一步考试。咳咳,敲黑板。。。划重点了啊!笔记本准备好了吗?
▽文艺常识是一个记忆力好的人看了会流泪,记忆力差的人看了会沉默的东西。虽然不难,全凭记忆,但无奈范围广,量太大,那无数背文常的深夜总会给我们以人生虚无、回头是岸的绝望感。(不说了,都是眼泪。)这时候找对方向和方法就很重要啦。
请大家不要急着去网上搜各校的文常真题,那些骇人听闻的文常大多不靠谱;也别急着去采购市面上的各种文常辅导书,看来看去买了一堆,这个背点儿那个背点儿,最后全是“夹生饭”。(这些都是坑啊。。。)背书这事,不能光用蛮力,要找好范围,做好计划,循序渐进,各个击破——找好文常范围,是我个人备战艺考的黄金秘籍的首条。(那么,问题来了)什么范围?即高中语文书里的注释,和高中历史书的知识点,尤其是文化历史。此处大家或许要提出质疑,一是各省高中教材都不一样,知识点难免有所出入;二是艺考不可能只考所有高中生都知道的那些东西,一定还有些“高大上”的范围。
杜甫也很忙
虽然各省教材不同,但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文学艺术名家大多是那些,不会出现教材大相径庭的情况,所以全国同学都可以遵循教材去准备。“高大上”的范围的确是有的,但如果你的教材知识都很不扎实,你就没有底气去接触更深的文学、艺术、电影知识。
请大家莫要眼高手低,很多考生在连鲁迅的《故乡》选自哪里、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嫌弃教材知识艺考不会考,这是不智的选择。大家切要重视教材,将语文书和历史书读透,当你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时,你才有资格去成为一个追寻艺术理想的青年。(此处有掌声)
高中教材是文艺常识的核心范围,当这座堡垒已破,你方可买本辅导书,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背电影史、文学史等等,静下心来,每天背一点,就能迎来见证奇迹的时刻。
除此之外,初试还有更高阶的考察——语文基础。注意:中戏戏文系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中戏戏文初试中,大家将面临生僻成语填空及解释、诗词鉴赏、古文全篇加标点及翻译等高难度语文试题,想要拿下中戏的同学们,请打好语文基础!
▽复试你将面临散文或故事的写作。艺考中的散文大多要求为“叙事散文”,这是一种严格限制在“写人纪事”范围内的文体。也就是说,老师需要在散文中看到你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并讲述一些关于他/她的故事,抒发你对其的情感。注意:除非题目明确要求,否则千万不要写成抒情散文。(坑坑坑坑。。。)若你感慨万千地写一篇《荷塘月色》,虽然文字很美,但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至于故事,就更需要突出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了。与散文不同,故事是虚构的,并且不可以“散”,而是要有一条集中的故事主线,讲述的是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散文中则可以写许多互不相干的小故事。
准备散文和故事写作,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但也是你硬实力增长的保障。如前所说,这是全面考察你创作能力的考试,而创作不是胡乱编造、闭门造车,创作能力的提升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需要观察、感受、积累、观摩、练习。
观察和积累,即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并且多读书。既然要写人纪事,就需要大家多积累身边的生活和人物素材,多读文学作品,为你的创作增添库存。
感受,希望大家提高对生活的敏感度,多去思考身边的人与情感,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注重细节。文章中的细节往往是独特的,最打动人心的。
观摩,是准备复试的重要一步,即有针对性地阅读,看看人家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可分为名家作品和考试佳作两类,大家可以找来传世的叙事散文来阅读研究,如《藤野先生》《怀念萧珊》《老王》等,也可以在一些辅导书上学习优秀的学生习作。
练习,自己不动手,能力永远提高不了——两周至少一篇散文和故事是跑不了了。还记得在我高三的第一学期,每个周六我都是在苦思冥想的写作中度过漫漫长夜的。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反复推敲,扎实练习,就一定会有丰收的那一天。
▽面试。面试其他问题都是闲聊,大家据实回答就好。此处重点说说看书/看电影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们谈一本书的时候,总是习惯总结中心思想,动不动就是: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体现了什么什么……如此死板而毫无个性的回答,在艺考考场是不适用的。(坑坑坑坑。。。)
一,老师不想听那本书的梗概,艺考又不是百度百科。
二,老师想听的是你个人独特的想法,而不是一条死板而大众化的中心思想。那么,这道题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选取书中(或电影里)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场景,来作具体而个性化的分析和表达。
举个例子,我在中戏考场中讲述的书是《平凡的世界》,面对如此容量丰富的巨著,宽泛地谈它的主题是不明智的。于是我选取了一个具体场景:田晓霞被大水吞没前,眼前出现了男朋友孙少平的影像,可她抓不住他,就此牺牲。我具体描绘了那个场景,并提出我感受到的是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就命运这个话题我联系书中场景作了比较动情的表达。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具体,也非常个人化,方便老师区分每个考生,看到你真实的感受力和内心。
梦想虽然闪耀,但通往梦想的道路充满疲惫、辛酸和绝望,既要找准方法,更要付出努力。
祝大家金榜题名!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