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牛仔的姑姑和可乐表哥来深圳了,和我们住在一起。
可乐哥哥每天都和小牛仔作伴玩儿,使小牛仔的人际交往技能、情感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01
过去,小牛仔没有小伙伴的陪伴,每天都是由爷爷或者爸爸妈妈拉着手出去玩儿。偶尔遇到了小伙伴,由于不知道怎么和小伙伴打交道,而总是显得有点“笨拙”,或者很用力地拉着人家的手,或者是没轻没重地打了人家一下。最后,好几位小伙伴的家长都带着孩子走开,不再继续和小牛仔玩下去。
而现在,小牛仔有了一位不会离开他的可乐哥哥。无论他做什么(推了哥哥、打了哥哥、咬了哥哥、抢哥哥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可乐哥哥还是会和他在一起继续玩耍。哇,小牛仔真幸福!
这半个月,有了可乐哥哥的陪伴,牛仔在和哥哥的打闹嬉戏中,成长了很多。出门后,他再也不打别的小朋友了。他终于学会了,打小朋友是不对的,那不是正确的方式,正确的方式是友好的行为表示。
可是,说到友好的行为,小牛仔还不能完全拿捏得当。有时候,他拉着别的小朋友的手,不想松开;有时候,他突然抱住小弟弟或小妹妹。这时候,我会告诉他,时间太久的话,人家会觉得不舒服。我会告诉他,突然抱住人家,对方会吓一跳。我们只要waving hands and say hello(招招手打招呼)就足够啦。
02
虽然牛仔已经两岁半了,但是,他说“妈妈抱抱”的时候,我大多会尽量满足他。
如果我们出门在外,我抱久了牛仔觉得胳膊累了,就会提出来背着他。小牛仔就会乐呵呵地爬上我的后背。
还记得昨天上午,我背着牛仔走在深圳湾公园的绿道上,小牛仔侧着自己的小脑袋,躺在我的后背上。我一度以为他睡着了,心里觉得奇怪,“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睡午觉啦。” 我唤了几声:“baby, are you tired? are you sleepy?" 牛仔不说话。后来,我断定他一定是睡着了。走着走着,他忽然抬起头。继续打量四周。我才明白,原来,小家伙是在享受呀。
朋友们总觉得,我这是溺爱孩子。我应该让他自己走路。常听到朋友说:“哎呀,多大了还要妈妈抱,羞羞。自己走路嘛!”
我想,他并不是不愿意自己走路,而是更想享受妈妈的爱。
我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从早上七点半多出门,到晚上七点才进门,前段时间更是经常十点多才能回到家),只有很少的时间陪伴他,与他一起走路的时间更少了。在这更少的时间里,抱抱、背背他的时间更加地少得可怜。
为什么不满足他在这更加地少得可怜的时间里的需求呢?两岁半的孩子,是有权得到这样的“溺爱”的。
我常为自己陪孩子太少而自责。现在只盼着,七一过后,工作能放缓一点,可以正常下班、正常休周末,给孩子最基本的亲情和陪伴。
03
小牛仔长大了很多,会说的话越来越多了。中文比英文好一些。玩拼图的时候,他会自言自语地说“One piece is missing. 坏了,修修。” 很久以来,牛仔最爱看的图画书和最喜欢的玩具都和汽车有关,尤其是digger挖掘机、dumper装卸车、bulldozer推土机等。总之 ,牛仔会说很多和汽车有关的词汇。我也在启蒙孩子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词汇。
孩子在语言上的发展,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双语都是习得的。导致两个都可以,但两个都较慢。但我总是抱着“静待花开”的心态,不愿太过急躁。
但是,与很多鸡娃的父母每天给孩子在固定时间播发儿歌、英语音频、古诗词熏陶相比,我陪娃时间太过缺乏,没能坚持这样做。
另一方面,我发现小牛仔是一个玩玩具和看图画书都很容易专注的孩子。有时,我突然打开音频,他会被惊扰。甚至,不一会儿便进入到另外一个房间去玩儿。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那个房间的干扰较小呢?不相干音频声,可能会使他分心。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我更希望孩子跟随当下的兴趣。如果这就是牛仔的风格,他干一件事的时候,就只干这件事。那么,就不必要为了启蒙英语而使他注意力分散。
然而,一定的英语原音音频还是必要的,这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精选儿歌、二是把他喜欢看的动画片转成音频。
姑姑常常夸奖小牛仔的专注以及他在英文上的进步。当我读给他听的时候,他常常跟读。这使他更容易掌握更多的英文表达。可乐哥哥则因为长牛仔两岁,中文说得非常好,对英文接受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昨晚,可乐妈妈和牛仔爸爸都有点儿为可乐着急,觉得可乐似乎太过好动,不能像牛仔那样专注坐在小桌前。
但是,我则从他的好动中发现了新的英文启蒙方式。我一再地向可乐妈妈强调,与保护对英语的兴趣相比,能安坐多久并不重要。无论可乐接受度如何,我都能想办法让他以愉快的方式,接受与他现状相匹配的英文内容。
无论是牛仔还是可乐,我都能从对他们的语言启蒙中感受到快乐。继续一点一滴耕耘,静待花开吧!
但是,语文如何启蒙?我现在还没有清晰的方向和做法。但我想,无论哪一种语言,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还是把学习和他们的当下融合在一起。这真需要为人父母的多动动脑筋。
04
我不禁感慨,不仅孩子们本身就是个性极其不同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来。
可乐妈妈总说,可乐太好动、坐不住。我想,这就是他和牛仔的差异,一个太好动,一个太冲动。
虽然小牛仔不怎么打小朋友了,但是他现在仍喜欢用“打人”的方式表达对成年人的兴趣。
比如,晚上我们一起去海边玩耍,他常常对那些看起来比较和气的成年人“下手”。所谓“下手”,就是拍人家后背一下,然后再赶紧往后闪几步。如果对方表现出对他的兴趣,想和他玩儿,他就更无遮拦了,一个劲儿地去打人家,当然都是力度不重地打,他的目的主要还是玩儿。
也有的时候,他打人则不是为了吸引人家的关注,而更像是在施展自己的权力。不光打人,甚至还踢人。这时候,我会很正经地、一遍一遍地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喜欢。他则一遍遍地纠正我:“喜欢”。如果我说I dont like your behavior. 他就一定会说“like”。有时候,我会生气,但我要求自己尽量不去和孩子置气(这是我过去的毛病,很容易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容易受伤或愤怒的孩子),打两下他的脚。爸爸也会打两下他的手以示惩罚。但我们这样的“惩罚”似乎没有达到效果。
我的直觉是,在小牛仔看来,打人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行为,毕竟,打人或者踢人,可以激起别人很大的反应。这是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不上的。因此,他可能只是想在这种行为里一次次地体验自己的力量。
等小牛仔大一点,我想我们会送他去楼下的道馆学跆拳道。让他的力量有合理的释放渠道。
如果从认知和情绪发展的角度来看,我想,现在的牛仔在情绪调控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
通常,他生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在和小伙伴(现在主要是哥哥)玩耍时,发觉对方拿了自己的东西。他会非常生气,要使劲抢回来。如果抢不回来,就会打对方,如果打不着对方,便会急红了脸哇哇大哭。第二,是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时,如果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就可能会感到挫败,因而产生了愤怒,生气地把玩具扔在地上。有时候,扔一次不解气,还要捡起来再扔一次。
每当我遇到这两种情况下的他,都会赶紧抱住他、安抚他。他的愤怒往往就转化为了一种悲伤,通过眼泪宣泄出来。但人际关系中的愤怒,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悲伤,但强度却是小多了。
05
有些时候,我格外心疼小牛仔,就像是看到了我内心的那个小小孩。我在同时心疼着这两个孩子。
比如说,牛仔对人抱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当我看到他发出的信号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我会感到难过。有时,我会告诉他,“宝贝,如果你和对方打招呼,对方没有回应,你就不用继续打招呼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回应陌生人。”
小牛仔特别喜欢哥哥,他经常突然就抱住哥哥,一旦抱住了就不愿意松手。哥哥经常不能耐受他长时间地抱着。我只好把小牛仔的手掰开,告诉他,“可以了,抱一小会儿就可以了,抱久了就会很热。哥哥不舒服。”
如果牛仔这样对待比自己小的孩子,往往孩子们的反应并不太惊讶,最为震惊的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的父母很不高兴,立刻带着孩子离开了。
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可能这就是赤子之心吧。可是当受到拒绝 ,牛仔的心里可能有些失落。我也觉得失落。我感到,牛仔多么希望有一个不会拒绝他的哥哥、弟弟或妹妹呀。但是,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得学会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好感、而不能把自己的好强加给对方。
结语
虽然小牛仔的身上出现了一些在大人看来,似乎有失管教的表现,但我们并不希望两岁半的小牛仔过于懂事和听话。我们希望他能顺应自己的本性、在相对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自然地长大。
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的!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