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喝咖啡,听到两个服务员的对话,一个男服务员说不想做什么好人,你看好人只有做到雷锋那个级别的才会被人记住,而且雷锋早死,好人都没好报;做一个坏人吧,你看那么多坏人都被别人记住了,记住了他们的坏。
是啊,做一个好人是挺不容易的,你看屡屡发生的碰瓷事件,在路上救了某个摔倒的老人,还要反过来被讹诈……发生了那么多事件,让我们正在犹豫着要不要做个好人。
现在网络发展迅速,这一秒发生的事件下一秒就已经出现在网络,就此曾经有人说过;如果网络在报纸杂志之前便出现,大概就不曾会有报纸杂志的发明了吧。
所以很多乌龙事件,很多不文明不道德事件频频并且快速的在网络上更新,就此让人们产生种种恐惧感,消极情绪。
以前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社交软件的时候,人们只能靠书信传递信息,如果路途遥远,也许一个信息要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传递到对方的耳朵,而且涉及面有限,并不能一下子就被很多人知道。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有了互联网、微信、脸书,这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很快被成千上百万人知道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信息的本质就变了模样。
为什么有人会产生好人没好报的想法,那是因为做好事的人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比如你救了一位老人,运气好点会得到对方的感谢,运气差点还要被反讹。暂且不论对方的动机、道德问题,但是做好事实质上真的是一件好事,并且是需要被肯定与嘉奖的,虽然有些做好事的人可能根本也不曾产生想要得到什么回报的想法。但是若是做了一件好事,还要被反讹,那么这会对做好事者的内心产生极具的反差,他会产生怀疑,并且内心是冤枉与委屈的,而且在下次再碰到真正跌倒的老人,真正需要有人去帮助的人的时候,他会很迟疑并且本能的回避,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也不利于那些真正需要被帮助的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要调动我们的硬件、软件设备与人力,摄像头、旁观者,验证此事的真伪,若是真的冤枉了做好事者,我们就要实行必要的措施,帮助其挽回声誉,例如登报申明,实物补偿。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那些骗取人家同情心的人实行有效的惩罚,例如在他们的邻里乡间、居住小区进行此人此恶行的宣传教导,使其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对于证明者我们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奖励。
而对于那些真的做了好事,并且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的“好人”,我们要对他们实行必要的鼓励奖励措施,例如言语的感谢、夸赞,物质的奖励,使这种品行可以延续下去,而且让众人看到,做好事是有好报的。
做好人好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纷纷要去实行的良好品德。
不要让“好人”蒙冤,也不要让真正需要被帮助的人丢失了被帮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