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乐之邦,乐器除承载吹奏弹拨的乐音之效,还兼具教化的文化属性。出征收阵、打更报时、击鼓升堂......,重要的场合总伴有乐器的身影,文人雅士也通过乐器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传达意境和神韵。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已出士的文物可证实远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已有乐器出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骨哨,距今2400余年的战国曾候乙编钟.......,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民族乐器分为四大类:“吹、拉、弹、打”。
吹奏乐器的发音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加上哨片或蓄片形成不同的音色。箫是最常见的吹奏乐器,一般为竹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吹孔在乐器的上端。
与箫外形非常相似的乐器是笛子,笛子音调比箫略高,音色更清亮,笛子与箫经常运用在中国民乐和现代音乐中,演奏时笛子横吹、箫竖吹。
在中国民间,运用最广的吹管乐器是唢呐,唢呐于公元三世纪左右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柔并济,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典祭仪式的伴奏。
中国拉奏乐器主要指胡琴类,其历史虽比其它民族乐器短,但由于音色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中国各族人民喜爱。
二胡是中国民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伴随中国戏曲的发展,二胡又逐渐分化出适合给地方戏曲唱腔伴奏的京胡、板胡等不同形式。
少数民族的拉奏乐器较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配合蒙古长调和呼麦,别有草原的辽阔苍茫之感。
中国弹拨乐器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弹拨乐器,当时的琴指古琴,它的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有宁静心神的力量,在中国古代属礼器和法器,地位崇高,反映出了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2003年,中国古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钢琴同宗的扬琴是击弦乐器,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
少数民族的弹拨乐器较著名的有京族的独弦一股,早在公元八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演奏者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用独特的手法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音色柔和优美,适宜表现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美景,也能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
中国打击乐器民族特色鲜明,除了在管弦乐中加强乐曲的节奏外,更能组合起来演奏,对衬托氛围和加强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有腰鼓和长鼓。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框上有环,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这种最初流行于陕西的民族乐器,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因演奏门槛较低,成为既可娱乐又可健身的乐器。
中国民族音乐以写实为主,多数和民俗活动相关,娓娓动人的乐曲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现今的中国民乐在继承丰厚遗产的同时,也在逐渐接纳现代理念,向世界的观众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