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顺从和暗自憎恨是环境塑造和自己选择的结果,不能单单归咎于外在教育的失败。
“乖孩子”病的症状如下:
1优先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2相信“乖”可以保护到自己;
3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4追求完美;
5想法幼稚;
6不敢争取自己应有的利益;
7不敢正常表达自己的愤怒;
8不知道怎么处理冲突;
9不愿意面对人性的缺陷;
10不敢支持和保护自己。
总结起来,“乖孩子”在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的问题上大致态度是这样的:
不能正常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不能正常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所以要治这个病,得要从这两组关系入手:
如何正常地对待别人?
1.不需要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置于自己之上。
(1)先要有一个正向的认知纠正:“优先考虑我的感受没有问题。”不要把这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优先考虑自己一点都不自私,想想,如果你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如何照顾别人?
(2)思考一下你父母有什么需要,你在潜意识里想帮他们实现哪些需求,然后区分一下,哪些是属于父母自己应该去自给自足的,哪些是你有余力满足的?
(3)想想你把多少想满足父母的需求投射在其他人身上,包括,配偶、孩子、朋友?(4)你能否把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需求之上的这件事当成一种病态上瘾?
(5)发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
(6)开始满足自己的需求。
2.不需要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1)先要在认知上有个接纳:“有些人不喜欢我,这很正常。”我们有个错误的幻想: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印象管理来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喜欢与否,首先要抛弃这个幻想,除了父母,别人没有义务都喜欢你。
(2)你不可能控制别人怎么看待你,所以任何的假装、掩饰、讨好都是对自己能量的损耗。
(3)去探索自己想让所有人认可的这种需求的根源。
(4)探索的方法有:仔细观察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独处时如何面对自己、通过写日志的方式了解自己。
(5)要深深地认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远胜于别人怎么看待你。
如何正常地对待自己?
1.停止追求完美。
对自己苛求和追求完美,是乖孩子的主要症状之一。
(1)从认知上纠正自己:“我这个人不完美,这很正常。”不要轻视小看这些自我暗示的语言,经常说给自己听,是一种很好的疗愈工具。
(2)我认为,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过度夸大曾经的批评者的语言和行为,比如,同样一个批评,落在完美主义者身上,他们就会过度放大这些批评,进而过度要求自己,如果落在对自己不苛求的人身上,大概率无视。所以对抗这些批评的内化,就是一定要建立对自己的同情和接纳。
(3)开始寻找那个内在的批评者。
(4)然后回击这个内在批评者。怎么回击?用更加正向的、积极的或者滋养的方式来解读自己的“错误、失误”。
(5)接纳自己的黑暗面或者阴影能量。
2.允许自己表达愤怒。
(1)认知上的更新:“每个人都可以正常地表达愤怒。”压抑愤怒不是一个健康的方式,当然,表达愤怒也不等同于暴力。同时,表达了愤怒,并不表示要失去一段关系。
(2)了解自己压抑愤怒的原因:害怕报复?害怕被拒绝?小时候表达愤怒被父母惩罚过?被父母疏离过?害怕失去掌控的感觉?
(3)把自己潜在的压抑的愤怒写出来,写信给过去伤害过你的人,正常陈述,不要用攻击的语气;或是假设那些伤害过你的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他,你是怎么被伤害的。
(4)找到一些新的表达愤怒的办法:不同于以往习惯的方法。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自己的想法、感受、对方的反应等。
“乖孩子”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会处理冲突
“乖孩子”无法理解冲突是人际关系中最正常和最重要的一部分。
(1)要在认知上更新:“我爱或者关心一个人,并不代表我要认同他/她的全部观点;我不认同一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我一定要和这个人切断关系或者联系。”
(2)出现不同意见时,可以这样开始对话:“我尊重你,我也关心你,但在这件事上,我不同意你。豪无任何冒犯的意思。”
(3)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避免冲突的原因是文化性的、还是家庭性的,或者是自己的主观认知错误判断出来的。
(4)要给自己信心,有些不同的认知是可以协调的。
针对上述的“乖孩子”症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分享,不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量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因为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这一方面需要父母的示范,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碰到有趣的人做榜样,也有可能是自己在慢慢成长中体会出来的一些艺术,总之要会使用“迂回曲折”这样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