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把灵魂寄托在一副皮囊中,丢掉真实的自己吗?
这个自己一无是处,普通的如路边的一颗石子,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假如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不再是一颗石头,而变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你会拒绝吗?多数人应该都不会拒绝。
短篇小说《扮演者》中的主角钱克,同样也没有拒绝,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机会。
《扮演者》是严歌苓的一部短篇,她的写作风格,喜欢读书的大概都会有一些了解,她善写小人物,喜欢用低层人物的视角去描述人性,剖析灵魂,鞭挞社会乱象。
这篇《扮演者》,是借用一个小人物蜕变的过程,讽刺了当时人们盲目的崇拜,哪怕是一个替身,已足矣让他们敬畏到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1.与世无争与贫穷的窘境,与他是同义词。
小说主人公钱克,一个十足的小人物,他从一个舞蹈演员到一个拉大幕的杂役,他没觉得不公。就像作者描述的那样,他有一双像晴空一样明亮的眼睛。
像晴空一样明亮,假如是描写一个儿童,应该是赞美,描写钱克,感觉更像一个褒义词。描写出他的无为和稚气未脱,这些造成了他的被直接被忽视。
地上是一堆结满蜘蛛网的舞鞋,墙角有个小煤油炉,上面的锅和炉身都裹一层黑丝绒般的油垢,锅沿拖出一根长一根短的面条来。
被忽视的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舞鞋结满蜘蛛网,生活拮据到吃不起食堂。这种穷和和小说开头的乱相呼应,一个小小的场景,形象地写出了钱克的窘境。
钱克二十九岁,早年学舞蹈没能兼顾学文化,因此他出落成一个不完全的文盲。他的文盲素质使他沉静,不爱加入是非,不争夺角色,有种原始的高贵。
这就是钱克,优点是不加入是非,不争夺角色。缺点是没有文化,业务能力不强。
其实他的优缺点没有明显的界限,“碌碌无为”四个字,就可以把他全部概括。物极必反,把钱克的形象定型给读者以后,作者开始让他走上逆袭之旅。
2.他的颠覆,是命中的善待,还是劫数?
因为相貌的相似,他有机会扮演一个重要人物。三十天的强化训练,耳儒目染的熏陶,让他脱胎换骨,彻底抛弃了自己,与角色水乳交融。
九十天后,他的形神兼似,使原来随意调侃他的人,再也不敢放肆。他随意说出的几个字,可以制止一场混乱的打架。可以让懒惰的电工唯命是从。总之,只要他开口,不再有人拒绝,而是唯唯诺诺,诚惶诚恐地执行。
他眼睛的余光瞄到了自己抬起的那只右手,它是所有巨大塑像的那个标准手势:在号召又在指路,在点拨历史又在昭示未来。
钱克如导演所愿,已经不再是钱克。仅仅九十天,就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抛弃自几,甘心成为另一个人,而且在逐渐享受这份没有热情的敬重,他为自己身上的光环愉悦。
这种行为,只能表明,他原本就讨厌自己,改变,只是适当加速了他抛弃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加速了毁灭。
读者看到此处,会替钱克悲哀。哪怕是个一无是处的混混,他迷失了自己,而且越陷越深。对他,做为扮演者,是机会,也是劫数。
钱克没有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沉迷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难以自拔,最后一步一步滑下深渊。
钱克只是一个人物,却也有无数人的影子。他们在不属于自己的荣耀里沾沾自喜,却不自醒,作者是不是用他在为人们敲响警钟呢?
3.不回头的结果,是灰飞烟灭。
他不能再回去做钱克。他知道被人看成伟大的、神圣的人物之后,世界是个什么面目。世界是仆从的、温驯的。世界是有颂歌和鲜花的。世界是充满尊严的。是的,尊严。
人的本性大抵如此吧!可以接受从穷到富,从渺小到伟大,却难以接受从富有到贫穷,从高处跌落到尘埃。
小说作者就是抓住了人的本性,让钱克讨厌钱克,他喜欢上了他扮演的角色,并想永远成为他。
钱克喜欢角色带给他的感觉,因为众人把对伟人的敬重转嫁到钱克身上。让他看到了他从没享受的荣耀、尊敬。
本色的他就像一只人人讨厌的赖皮狗,谁都能对他踢一脚,角色里的他,却因为角色,看到他不曾体验过的一切。
荣耀、尊敬、服从和爱,这一切让他内心愉悦、留恋,他不想失去这份快感,他要把钱克彻底丢掉。
于是,在舞台发生大火时,他没有逃生。他知道,逃出去,他就变回了钱克,所以,他以伟人的姿态选择永恒,为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句号。
这种向死而生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恨的,从他心理开始产生变化时,就注定他是一个牺牲品,一个悲剧。
而人的心理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就像一个乞丐,他的需求是一顿饱饭,一个避风的屋檐。而吃饱穿暖以后,还会产生其他需求,人的需求是无止尽的,因此,就会逐渐失去自我。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是另一个钱克存在着呢?
4.小蓉的爱,加剧了他对光环的依赖。
钱克是钱克时,女友三番四次闹分手,他没有能力挽留,因为他是穷,他没能力。
导演的女儿小蓉甚至都不正眼瞧他,每次只是服从,做导演的母亲的安排,来给修炼中的钱克送饭,她不屑理他,只给他背影。
钱克不是钱克时,分手的女友听到他出演的角色欣喜若狂,不请自来。做为伴舞的女友,看到他扮演的角色,两眼会放光,为是他的女友而骄傲。
小蓉不再对他冷若冰霜,而是沉浸在对他的爱里,虽然她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爱,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伟人的膜拜。
明显的冷漠和热情,更让钱克留恋角色带来的美好。
一个人得到的不属于他的尊敬越多,他的心里会越空虚,担心有一天会失去这份荣耀,就会想方设法逃避,或者给自己做一个厚厚的壳。
逃避不是上策,用实力把自己武装起来,把自带的光芒,化作凝聚力,表里如一,就不会担心被人撕下面具。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这篇《扮演者》,严歌苓在持续描写小人物的同时,大胆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对伟人盲目的崇拜,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虽说是当时大环境氛围所致,但这些盲目崇拜,又造成了多少像钱克一样的人,活在了虚无缥缈里,难以自拔。
钱克同那个时代一样,如果想永远活在浮夸和放大的光环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个悲剧。
换位思考,做真实的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每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人们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各司其职,要做的是井然有序地生活着,而不是成为谁。
或许,每个人心底的愿望,都是需要被关注,而关注和尊敬是靠实力赢得的,而不是借助某人的影响力获得的尊重,抛却无谓的挣扎,还原真实的自己,才会品尝到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人生如戏,而戏却不是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