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满转发我那才华横溢的小堂弟文章之后提醒我,你也捡起荒废的文笔多写写嘛。这看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姑且贴一篇刚写好的豆瓣日记上来作为一个笨拙的重启。前半段是看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和在豆瓣上与人掐架之后的感想,后半段是与一好友虽有冲突意见但坦诚交流之后的感想。当然,它们都跟标题中的“叙述”这件事有一些不是特别有机的关联】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当事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哦不对, 应该说,基于TA们在立场、经历、思维方式、世界观、情绪特点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必然有完全不同的叙述。此乃常态,正如对世界双标乃至多重标准乃常态一样,仔细一想,骂人“双标”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或者说,“双标”不应该是一个骂人的词汇,扪心自问,你能做到不双标和多标吗?
忽然想到,叙述代表的或许一直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权力。不然当我们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书写历史的人或许萎缩了他人的功绩,也或许粉饰了自己的罪恶。被精心修饰过的叙述,真相无足轻重,公道轻如鸿毛,累累冤魂的呐喊和泣诉也更加不会有任何人在意和理会,为何呢?你被剥夺了叙述的权利和权力,你的声音,不会被听见。
在现实中呢?你占据了书写者的位置,就如同那些雄辩者和演讲者,滔滔不绝睥睨天下的模样,并无二致,他们用语言,你用文字,如果构建的仅仅是自己的世界,如果叙述的仅仅是你能清楚的掌控和辨识的现实世界,倒也不能算“权利的滥用”,但更多的时候,你用你擅长的文字,罗织很多密密的陷阱,用理直气壮的姿态,所谓的“无懈可击”的逻辑,自以为“冷静”但或许只冷血的理性,为自己所用,把整个世界颠覆成恰恰好自己需要的角度,在文字和语言的世界里,你或许胜利了,但是,你在意的那个人呢?在语言和文字的罗网里,TA确实举手投降,败得溃不成军,但如果TA同时也刚好在意你,那么,TA那欲言又止的嘴唇,颤抖的想伸出又缩回的双手,受伤的表情和脆弱的大眼睛,你真的,熟视无睹吗?
嗯,我在说自己,语言和文字的暴力,我分不清自己哪个用得更多一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那,的的确确都是暴力。
想起Autumn很多年前在MSN 空间 写她和前夫的一百件事情,她说因为她在发言,她在写,而她的前夫在这件事情上是失语的,所以她也要为她那承受了很多骂名的前夫辩解,他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坏人,她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原来文笔极好的她,也一直警惕着文字的破坏性,乃至毁灭性的影响力。多么敏锐又善良的女子,不过题外话是,她太在意他人的感受,对自己受的伤害只字不提,多年后才知道,她和前夫最终离婚的时候,前夫和小三的孩子已经都快要出世了,这是怎样的伤痛。不过,是原谅还是放下,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Confront,是我们谈到心理学,谈到人际关系,谈到沟通常用的词,在PET理论里,被翻译成”面质“,其实就是“冲突”,这不是国人所熟悉的领域,我们更擅长和和气气一团浆糊,无论内心多少刀光剑影,都在比赛着面上如何波澜不惊。冲突处理是直接大剌剌没事喜欢talk一下的美国人爱聊的东西。其实无论是confront别人,还是被人confront,那种感觉,都是很不舒服的,特别的不舒服。你被逼着,或者逼着别人,从对世界稳固和熟悉的认知,对自己习惯和熟悉的认知中硬生生的拖出来,重新观看、审视你自己,从一个并不是很宜人很舒适的角度,你会有很多不好的联想,会有惯性的合理化自己行为和思维,否定甚至贬低confront中的另一方的冲动,你需要控制住这种冲动,然后,冷静下来,承认,这也是痛苦的,承认对方的感受有其合理的部分,承认自己的行为有越界或者是让对方不舒服的地方,承认对方是善意和友好的,也意味着还需要承认自己条件反射的抗拒和排斥或许也提示一种内心的虚弱和狭隘,你不能夸大TA的动机,也不能夸张自己的无辜,你不能缩水TA的真诚,正如你不能将自己此前的欠缺敏感或有意无意一笔带过一样。你必须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一直举着那一面很大很清晰很沉重的镜子,看着自己,直到看清楚每一个毛孔的别扭,然后把它们一一捋平。
But it is, and it would be worthwhile。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几乎必然会收到这种痛苦和辛苦劳动的奖赏。
奖赏是什么呢?在confront过后,看似一地鸡毛,当你把所有的线头理清楚,重新梳理,接上,把前后左右,前因后果都通过你自己内心的讲述赋予它意义之后,你会重新拥有另一种和平和宁静,然后涌起感恩的心情,如果不是这样的confront,不论是TA冒着险,还是你冒着险,如果不是这样痛苦的梳理和审视,你如何才能了解,你还拥有另外一种选择,还拥有更多的选择呢?
我看到了你的讲述,接下来,我讲述我的故事。我相信,你也会耐心听的,如同我听你的故事一样。那或许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但是,那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一切。重要的是,我们都明白,我们对彼此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