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常看到有网友提问:半年或一年来,我公众号几乎是日更,写了那么多文字,为什么感觉依然写不好文章呢?
不由想到了自己初中写日记的经历。那时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在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逼迫下,坚持每天写日记,可大半年下来,作文水平丝毫不见长进。向语文老师吐露自己的焦虑后,征得我的同意,老师看了我的日记,很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头到尾只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总结,当然也就难有进步。
有人总迷信“量的积累必引起质的变化”,但忘了这其中的基本假设前提:突破度的界限。
并不是量变就能引起质变,而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进而才能引发质变。
文字即使天天写,但如果只是昨日水平的重复,不可能精进。
低层次的无限徘徊,只是原地打转而已。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外壳,我们通过文字锻炼,真正需要精进的,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指的就是要勤于自省,从动态的角度来及时总结复盘和不断更新,从而实现思考力的跃升。
日本著名的咨询大师赤羽雄二独创的“零秒思考法”,就是通过一张纸来逐步训练思考能力的:在A4纸左上角写下诸如“我今天为什么不开心?”的标题,右上角写上格式为“20170717”的当天日期,而后就逐行写下原因:
今天的工作被领导批评了;
批评的原因是材料交晚了;
交晚是因为追求完美主义;
下次应该先完成,再完美。
如果又产生了新想法,比如“领导批评得有没有道理”,就再拿出一张A4纸,照着这几步重新梳理。一个标题一页纸,别怕浪费尽管写,每页纸用1分钟完成。
上面的方法是不是与写日记没差别呢?如果每天写10张,一年下来3000多张,写的都是低层次的东西,那确实没用。
关键要看接下来的功夫:进阶,也就是把一张张单独的纸转化成思维体系。
一是浓度挖掘。当我们想到一个问题时,可以不断地深入思考它,从一页纸的问题,衍生出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直到把这个问题想透。
二是定时回顾。三个月或六个月,把A4纸上的笔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进行总结复盘,比较、审视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认知,查找得失。
你写了那么多文字,却依然写不出好文章,就是因为你只顾埋头坚持第一阶段的写、写、写,而缺失第二阶段的进阶升华。
公众号等网络文章,如果以点击量来衡量文章质量,有失偏颇,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公号运营、文章风格以及满足读者需求程度等多种因素。对于初写者来说,要实现文章质量本身的提高,应该在不断迭代中实现思考力的提升。
写作的迭代,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做好重复的反馈过程,通过反馈总结,以上一次的结果作为下一次提升的起点,在不断的试写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逐步精进,无限逼近自己设定的目标或结果。
当你以自己的思想力,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给予其价值时,你的文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