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设计师背后,总有一群指点江山的大神;每个瑜伽练习者身后,总有一到几位“指手画脚”的教练。
--以上为闲篇。
要问印度这个神奇国度,给人类做了哪些贡献,美食客可能会说咖喱,健身达人可能会说瑜伽。
不知从何时起,瑜伽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众多人追捧的一项运动。说运动也不贴切,因为有人认为瑜伽是杂技,但凡瑜伽大师,必然要能将身体扭成不可思议的弧度;有人认为瑜伽是宗教,资深的修习者往往崇尚素食戒律,习前沐浴唱颂致敬。
但这些,全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瑜伽和设计师之间,有哪些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
体式中的拮抗&系统思维
在瑜伽的世界里,任何一个体式,都关乎全身各处。
即使貌似最简单的“山站立”,也有n个要点:双脚并拢,脚趾分开,大脚趾关节球窝及脚后跟下压......大腿前侧向后用力、小腿后侧向前用力......肩胛上提外展后收,手臂放于两侧,手臂上侧向外用力,手臂下侧向内用力......全身主要肌群在相互拮抗,站个几分钟,就体会了浑身上下毛毛汗的感觉。
而完成轮式、下犬、 三角伸展、战士三式这些漂亮的动作,需要调动身体大大小小的肌肉群,在纠结中伸展和对抗地心引力,直至调整到身体的最佳状态,实现平衡与舒展。
与此类似的,设计师的作品,常常是在现实诸多条件的相互牵扯下,寻求最优解。考虑的因素方方面面,必须尽可能在各种条件中权衡及平衡。所以系统思维,是设计师的一项基本能力。
以洞察用户需求为例,《创新设计》一书介绍了一种10的n次方镜头法。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不断从下一层框架中跳出来,站在更高一层上,分析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他们对于产品的影响与期望是什么。
从用户需求分析推及产品开发、运营推广,设计师并非在封闭空间内做自嗨式研发,Ta的感知触角与外界存在众多接口。要持续不断积攒技术、艺术、商业多学科背景知识,以便统筹全局,在兼顾各方利益下做恰当的决策。
冥想&专注力
冥想,常配合呼吸术,作为进入瑜伽练习前的准备项目。在冥想状态下,大脑得以专注于己身,渐渐排除外在的干扰,慢慢转向内心世界,去审视身体的各个部位。修习者逐渐心神宁静,关注当下。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及爆炸式的信息产量,不断分割着我们的时间,使我们越来越趋于焦虑及浮躁。拥有大块的时间专注于创作,对设计师而言已是相当奢侈的事情。
而设计时的构思或者说是方案,又是一件极为烧脑的事情,需要高度凝神,并投入相对完整的时长。怎么破?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凡是知识工作者,首先是管理自己的管理者,想要卓有成效,就要精于管理时间。
通过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时间消耗,拎出重要的,分掉授权其他人亦可的,消掉无用的,用充分的时间专注于重要的事。
而上面所说的冥想,其实在帮助我们的大脑,培养一种专注的习惯。因此,我们能把捣腾出来的、宝贵的整块时间,利用的更加充分。
冥想又是一种优质的职场减压方式,使我们的身心得以放松,能够重新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关键是,对场地要求还不高,坐卧站均可。
如果再继续发散,瑜伽成就了我们强健的体魄,让我们为此后的设计生涯健~康~工~作~数~十~年(这是口号!);瑜伽习练中离开舒适区的做法,也与设计界突破与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
瑜伽也好,设计也罢,贵在高逼格标准和持之以恒。因为种种坚持,才为我们迎接人生一个个不期而遇的小蜕变,慢慢的积聚着能量。
以上,算是设计师和瑜伽之间,能扯到一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