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考试中,呈现了一部分让我觉得很心疼的学生,他们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每次也按时上交了作业,周末还辗转各种辅导班,可是成绩却完全没起色,就好比他们的那些努力都没有起到作用。
之所以觉得很心疼,是因为我很担心这样的学生来几次这样的回合,会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会不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用?会不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有大量这样的成人,每天加班到凌晨,一周工作七天,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看到的星星月亮,自己被自己的勤奋程度感动,有时候还埋怨生活不公平,或者没有别人会表现,自己的工作效率没有质的飞跃。
这些所有的表象都是因为掉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在古典老师的书《跃迁》里,当再一次看到低水平勤奋这个词,我有扎心的感觉,因为我自己曾经有那么一段处于低水平勤奋的时光。
我记得在高中有一段时间,我好像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还尝试早起,想比同学起得更早,花更多的时间来背单词,但是我发现那些天总是非常困也没有精神,结果是成绩更没提高。
我班最后考上清华的那个学生坐在我后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总是掐着点进教室,每天自习结束他第一个冲出教室,据说他在寝室熄灯之前,绝对不延长任何学习时间。但他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这种对比总让我怀疑我和他是否是物种的不同。
我记得有一次我又考了很差的成绩,我在那一刻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我质疑自己为什么付出那么多时间没有效果?那些题做过那么多遍居然跟没有做过的效果一样?我的脑子到底是什么做的?
那一天是4月22日,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时间,是因为是那一天我决定要跳出死循环,要改变我的状态。我不想再在浑浑噩噩中看别人做什么就自己做什么,我开始去思考哪些题如果我做不完,就可以果断放弃,有哪些题是我必须抓到手上的,怎么能保证我花出的时间就有效率。
这个决定让我改变,我开始看见一点一点积累的结果,我也开始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是按我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我的成绩也开始一点点的上升。
人与人的巨大差异,不是努力程度的不同,而是选择的不同,同样的时间你如何选择、如何用,是需要去深度思考的,这才是拉开人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什么是深度思考,什么是做出慎重的选择,但我在那个时候恰好是做了这样的事情,我决定了该如何去花自己的时间。
也是因为那个经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警醒:是否摆脱了低水平的勤奋?是否在有意识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
在《跃迁》这本书里,古典老师列举了该如何摆脱低水平勤奋状态。
目标感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比如你总是在一个层级一个平台里不停的劳动挖掘,从没想过通过哪种途径找到楼梯去到上道上面一个层级平台,那么将永远在这个水平层次里打转。
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看一看目前所处的这个传平台,去思考这个平台有没有给到你想要的?如果没有,那么你看一下上一个平台它在哪里,然后再去找所在的这个平台和上面这个平台那个楼梯在哪里?然后沿着楼梯走就好了。
找重要系统的杠杆点
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找到这个杠杆点,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抵抗各种诱惑,坚定的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
对于我现在作为教师的工作,杠杆点一定是在课堂上,不在于讲授的那个知识,而是去深度思考如何呈现那个知识,去深度思考那些知识对学生而言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呈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内化?
作为学生而言,他们的杠杆点是清楚哪些题是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需要怎样去分析归纳总结,让那些题真正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这个是一定要沉下心来专注去做的。
3.联机操作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大脑思维水平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自己的分析怎么办怎么做,永远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真正能让自己有所突破的是和大佬开始联机操作,有时候是去观察大佬是怎么做的,如果能有大佬告诉我怎么做就很幸运。
最近几年我认为对我提升特别大的事是:我自己的觉察能力非常的灵敏,每到一个地方我能很快知道他们有什么优点,是我特别想要学习的,那么我会主动与他们连接,去询问去讨教,我发现我的问题也在一步一步被解决。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做的是去观察教室里那些效率最高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去向他们请教,他们是如何来时间分配如何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这好像是非常陈旧的方法,但就是这样会缩短自己的时间。
总结了以上方法,会发现在每一个决策之前的深度思考是区分自己是低水平勤奋还是高效率勤奋的分水岭。
秋叶大叔说要告别低水平的勤奋,最最主要的是你每一天在复盘和反思时要问自己:我今天的努力是不是让我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点?
目标感、联机操作、找杠杆点,每一次的深度思考是能力跃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