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成为家庭治疗师之路
· 要成为家庭治疗师,会经历怎么样的一段旅程呢?
· 会有机会看到哪些独特的风景呢?
· 会遭遇那些挑战呢?
· 家庭治疗师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突破自我侷限,持续成长呢?
· 治疗究竟有哪些境界呢?
· 游刃有余是什么状态呢?如何能达成呢?
一、 上路
1. 登山前的准备
· 不准备就上路,等于玩命
· 资深登山人,对山都有一份敬畏,绝不敢轻浮大意
· 家庭治疗师的准备,自然是足够扎实的专业训练,包含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准备
2. 选路
· 当大伙都在另一条大马路上,面前却是一条目前暂时比较少人走的「小径」。你会选择哪条路?
3. 期待
· 会看到什么风景呢?
· 会遭遇什么挑战呢?
二、知识与能力培训:出发前的准备
1. 知识的重要性
· 知识与理论像地图或指南针,让家庭治疗师不会迷失方向
2. 能力的重要性
· 盯着地图看,可能会错过路上的指标;照着导航开车,可能会开到海里去
· 技术能力像体能训练,出发前把心肺功能练好,出门在外遇到状况,比较能从容应付
3. 出发
三、关系
1. 上路:让家人教我们关系的道理
· 消化理论:与其把理论经典通通放进行李随身带着,不如放进心里消化掉,空出行李箱,还可以带点旅游纪念品回家
· 难以预料:我们以为我们熟读理论,自称专家。但当我们真正敞开心房倾听家人说的故事,常常被吓到、被感动,远超乎我们原本预料之外
· 寻幽访胜:好的家庭治疗师,会让家人说自己的故事,学习进入别人家的起居室、卧房,甚至原本上锁的地下室探访,发现不为人知的独特关系运作方式,寻幽访胜,发现每一个家庭的私密风景
2. 更新我们对关系的理解地图
· 当我们去到各地,拜访不同家庭,听不同的家庭故事,我们对关系逐渐有更深的体会,丰富了我们对关系的理解
· 这种理解,会让我们在与家庭工作时,能保持更包容、更涵容的态度,让家人关系在治疗师面前自然开展,不会担心被批评
· 这些家庭故事,更新我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修正治疗的工作地图,让我们对教科书上学到的理论,重新进行省思
3. 延伸至生活关系领域
· 在治疗室里不断学习「关系」这件事,使得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也开始更敏觉自己处理关系的习惯模式,更有智慧的处理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也更珍惜关系
【例】亲身经历:和太太吵架,一转头,突然发觉儿子就坐在一旁目击,当场吓出一身冷汗…
a. 学会将和太太约会、和家人相处,优先纳入行事历,避免被工作排挤
b. 在治疗师看尽家人失和、夫妻反目,使得我更珍惜、更感激自己的家人,不再执着于不切实际的期待
四、分享收获 (纪念品)
· 如果我们去拜访一个朋友家,墙上挂满照片、书架上摆满各地风俗手工艺品,我们能想象朋友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独特经历,很想听他说说各地的风俗轶事
1. 家庭治疗师逐渐累积不少家庭故事之后,我们会有机会和同事分享这些听来的故事
· 在案例研讨会分享、讨论案例
· 在学术研讨会发表研究心得
· 写书、写文章,发表对关系的故事
2. 让更多专业同好,更新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3. 让更多年轻同好,认识家庭治疗,愿意学习成为家庭治疗师
五、独有的「私房风景」
· 家庭治疗师就是人类学探险者,到人类经验的边境地带,深入每一个家庭里,采集家人的独特经验,带回相片和作品,再回到都市里
1. 故事分享
· 故事一:被外遇的太太痛苦的诉说,自己过去几个月如何陷入重度抑郁,几度想自杀了结痛苦;先生一开始努力解释,试图安抚太太;一会儿后,他开始透漏自己看太太这么痛苦时,内心充满愧疚感,无法原谅自己伤害太太这么深,讲到这里先生终于崩溃,在太太面前痛哭失声。这是外遇事件发生几个月以来,太太第一次看到,先生受到外遇事件的打击,其实不小于自己…
· 故事二:重度抑郁症多年的单亲妈妈,抱怨中一的儿子越来越不服管教;儿子也生气的控诉妈妈像疯子一样,在医院里大发脾气,和外婆对骂;治疗师问儿子,看到妈妈生病发疯,会不会很害怕?儿子终于承认:自己已经失去爸爸,如果再失去妈妈,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妈妈听到这里,当场泪崩了;治疗师引导妈妈去安慰儿子:「妈妈现在的病比以前好多了,不用担心」妈妈自己加了一句:「不管日子有多苦,我绝对不会离开你!」;接着儿子就泪崩了;治疗师在一旁也忍不住,不停偷偷擦眼泪。
2. 感受
· 就是这样的片刻,看着家人从冲突到重新修补关系,让家庭治疗师觉得很感动、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真正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贡献」
· 这种特殊的经验,是家庭治疗师特有的私房风景。
六、家庭治疗师的成长与自我突破:统整原生家庭经验
1. 在家庭治疗室里的挑战
· 家庭治疗师当然也会遭遇许多挑战,需要治疗师自己不断磨练、突破自我,才能克服困难,成功协助家人走出困境
· 当家人吵得很凶,治疗师如何稳住自己,继续发挥治疗师的功能?
· 当夫妻太痛苦、想要放弃,治疗师如何重新找到契机,让夫妻重燃希望?
· 资深的家庭治疗师很快就发现,当治疗陷入瓶颈,多半和治疗师自身的盲点与侷限有关,除非先克服自己的问题,否则帮不了服务的家庭
2. 自我成长与突破的循环历程
· 做老师,教一门课,一开始很紧张,几个月后就驾轻就熟了,上讲台再也不会紧张了
· 成为班导师,要照顾一个班的学生,其中总有几个特别桀骜不驯、特别难搞,搞得我们头昏脑胀,苦不堪言。过几年,等我们逐渐掌握学生心态,又能驾轻就熟了,总能有办法让学生喜欢又服气
· 被指派到辅导室担任辅导老师,要辅导全校最难搞、最有问题的学生。我们立刻发现原本的能力不够用,如果要成功辅导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知识、更深技巧、更大耐心
· 决定要成为一个家庭治疗师,需要更上一层的知识与能力,面对的是更大、更复杂的挑战
· 我们就不断在这样的「成长、突破挑战、再成长、再突破」的循环中,成为越来越有能力的自己,服务越来越多的人,肩负越来越大的责任。
3. 发现自己的心魔
· 当治疗师面对特别难缠的家庭时,还是会问自己:「为何我要自讨苦吃做这一行?」
· 有些治疗师会直接把这些来访者转介给其他同行治疗师;有些治疗师会在招牌上写明︰「本治疗师不提供服务给某些类型的谘客,请另寻高明」;也有些治疗师会决定接受挑战,突破自己的侷限,成为更好的治疗师,以协助那些身陷水深火热中无法自拔的家庭
· 决定自我突破的治疗师,透过督导协助,很快发现,需要面对与突破的,其实是自己的心魔。心魔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过去我们不需要面对它,或者早已学会绕过它过日子;现在为了协助家庭,自己被迫要去面对自己的心魔
4. 治疗师如何面对自己的心魔
①寻求督导
a. 督导有很多种
· 督导没有好坏问题,只有符不符合你目前的需要
·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督导,可是专业上却好一阵子不再进步,那么你可能已经在你的舒适圈待太久了。舒适圈让人退化,不会让人进步
b. 督导过程可能很痛苦
· 为何痛苦:痛苦的不是咨客、来访家庭难搞,因为顶多就是转出去给别人做;痛苦的是从服务的家庭,看见自己的不足与局限
· 好的督导会鼓励受督者走出舒适圈,突破自己的侷限,发展新能力。
· 为了自己,可能不需要突破,可以得过且过;可是为了能成功协助来访家庭,治疗师必须咬牙突破难关、忍受不舒适,直到走出低潮。这个过程可以很苦
· 督导,和我们服务的家庭一样,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自己的模样、习惯、侷限
②接受治疗:自我疗愈之路
· 当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自己的局限,其实是来自我们过去所受的创伤,除了督导之外,我们可能还需要找个自己信得过的治疗师,协助我们修补创伤,开启自我疗愈之路。
· 这样,我们虽然出发点是帮助别人,结果却同时也疗愈了自己
【例】一个婚姻治疗师告诉她的督导,她每次治疗一个在婚姻中受苦的太太,都觉得心烦意乱,很想骂人,不知道原因。经过探索,治疗师才发现,她自己在婚姻中也很苦,当她听着太太抱怨先生时,她也想起自己那个没出息的先生,忍不住一肚子火大。发现这件事情后,她找了一个治疗师好好的谈了一阵子,重新整理她和先生的关系,以及她对婚姻的期待
· 她在治疗来访夫妻的同时,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婚姻关系
③回到原生家庭整理自己
a. 治疗中的三角关系
· 家庭治疗的三角关系理论主张,两个人争执时,会拉第三方进来联盟,以达成一种暂时的平衡
· 在伴侣或家庭治疗中,家人常会主动拉拢治疗师与自己联盟,让治疗师陷入三角关系中
· 家人会问治疗师:「老师,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对家人说:「老师你看啦,你说的他都不听!」
· 家庭治疗师要避免陷入这样的三角关系中,才能发挥治疗功能。
b. 分化
· 分化:就是让自己在遇到压力时,能就事论事而不会感情用事;能清楚自己的需要,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并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分化的过程;分化程度好的比较自由,分化低的总是容易与人纠缠不清,陷入苦恼。
· Murray Bowen主张,一个家庭治疗师必须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进一步完成分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治疗师。
c. 亲身经历
· 当我成为婚姻治疗师很多年后,有一次回家。爸爸看到我回家,把妈妈从房间叫出来。妈妈知道我是治疗师,开始向我抱怨她先生有多可恶。他先生恰好是我爸爸,我听了有点不是滋味,于是我选择了逃避
· 当我回到家,我发现我对父母的行为反应模式,和我当年离家时间差不多,基本上维持青少年晚期(上大学,20岁出头)的反应,完全不是一个有经验婚姻治疗师该有的反应
d. 重新整理原生家庭经验,促进分化
· 回到原生家庭,带着成年后新的能力与眼光,重新消化自己在家庭中习惯扮演的角色,发展出新的角色与能力
· 我的家庭治疗专业训练,让我很快意识到我夹在父母婚姻之间的焦虑,以及想逃走的反应模式。现在我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面对父母婚姻冲突
· 后来我学习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的婚姻经验,学到上一辈的夫妻,似乎是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维系婚姻,与心理学教科书上强调的亲密表达很不同
· 看懂父母婚姻,让我在面对婚姻冲突时更自由,也让我学会看懂不同世代的婚姻情感维系独特型态
e. 溯源家族史,了解自己的根
·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家族的源流,我分别认真访谈了父亲与母亲,搜集老照片,听父母讲他们儿时在家乡的故事,发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事
· 当父母讲儿时故事时,他们的脸上透露各种光彩:有时兴高采烈,彷彿回到儿时的单纯快乐;有时候也会想起令人伤感的往事,眉头深锁
· 我从父亲的故事,看见他如何在大时代的无奈动荡里,展现不平凡的坚毅和勇气;从母亲的故事,看见她如何一次次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创意。
· 我看见我自己,不知不觉从他们两人身上,默默继承了这些勇气与创意,成为我今日闯荡江湖的本钱
· 我意识到,我以为自己一路靠着自己的能力奋斗,拿到博士学位;其实背后有很多的因缘,造就了今日的我。我的许多能力、以及侷限,其实来自我的父母
七、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的启示
1. 从技术到境界: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 从庖丁解牛,体会治疗的道理
· 着迷此道,投入学习,眼里只见「牛」
· 三年后,不再见全牛,而是心领神会(「神遇」),见到「模式」
· 功夫差的:又砍又切,血肉模糊,惨叫哀号声不绝
· 功夫好的:循着既有结构走,不硬干,过程感觉轻松自然,毫不费力,像「游刃有余」一般
· 顺畅处理牛像在跳舞,有韵律、有节奏
· 遇到困难纠结处,也会戒慎恐惧,小心翼翼,慢慢进行,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
· 每次完成工作,都觉得心满意足
3. 功夫的不同境界
· 充实理论知识:只见牛
· 熟练技术作为:神遇而不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巧妙运用治疗关系,顺势而为: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
· 存在:开始注意如何使用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游刃有余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