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刚跨越了高考这道大关,又迎来了填报志愿的坎儿,陶陶表示很纠结,因为考了个尴尬的分数。
选择学校的时候倒还好,就是纠结在了专业上。身边的亲戚朋友各抒己见。
姨妈建议财会之类的专业,以后好找工作,待遇也好,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薪资也高,读这个专业绝对的吃香。
妈妈建议师范类的专业,考教师资格证,在学校工作,生活规律,工作稳定,离家近,工作生活两不误,寒暑假还有大把的时间旅游,多好!
但是这些都是别人的建议。
作为一名资深追星族,我对传媒类专业情有独钟,就想着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或者广播电视学之类的专业,修炼文字功底,以后可以考进传媒公司上班,做些幕后工作,以便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会很有干劲,乐趣自在其中。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几番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了师范类学校。兼顾家庭和自己的规划,虽然有悖于初衷,但这只是个专业问题,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谁说一定要跟专业对口呢?在家庭和理想之间不一定非要抉择出来抛弃这个坚持那个,二者为什么不能兼顾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儒家倡导的大同思想用在此处不是正好合适吗?
专业决定好了之后也就松了一口气。夜深时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好像读什么专业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无非是周遭的环境和人物有些不同,其他的说到底还是全靠自己。大学的散养模式说好也好说坏也坏,潜心修炼自己功力的人当然会在毕业之后尝到努力得到的甜头,而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度过四年的人也会得到生活给予他的惩罚。福祸相依,因果报应,几千年来人们所信赖的生存法则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命运可能看不到努力的人,但一定会看到一直努力的人。
所有的所有,都在于一直。
二十岁的努力可能会让你觉得沉重难捱,但就像我们几个月前的百日誓师中宣誓的那样,不怕苦,苦一阵子,怕苦,苦一辈子。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怕苦怕累不愿意付出,那只能平庸一辈子。倘若我们抓住机会,珍惜现在年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智者曾道,我相信命,但我不认命。
曾经听妈妈讲起,舅舅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再加上那个年代,家里还是那一带的大地主,身边的朋友不计其数,舅舅自己也膨胀骄傲,想着家世好也就不操心赚钱养家,每天好不潇洒。可是后来,农民翻身当地主,姥姥姥爷自然被当做旧社会的典范挨农民的批斗。家道中落,舅舅也到了而立之年,但潇洒地玩了三十多年,没有什么生存能力,他和舅母的生活愈发艰难。为了生存,他去了工地,从最苦的运输工人做起,对于没遭过罪的他自然是痛苦难捱。但迫于无奈,咬牙坚持了下去,年龄大了,体力自然比不上年轻人,付出的代价也多得多。虽苦虽累倒也支撑了一家人二十几年。如今的生活虽说比以前好了许多,但这二十年来的艰辛付出其中的苦只能悉数往肚里咽。
别人给的永远都只能是一时的,只有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永久。
二十岁不努力,四十岁的你该怎么办?或许那些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人不用操心,但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命运的齿轮时刻都在转动,远方不一定就是苟且,不认命就是我们作出的最大的不妥协。
二十岁的你可以信命,但你绝不能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