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小黎每天都打扮得光鲜亮丽,优雅的妆容,得体的服饰,总能让大家耳目一新,可是她的办公桌和抽屉里面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重要的文件总是找不到。同事好心劝她,可以扔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可是她却总说,这些东西我都是需要的,而且都是好的东西,扔了太可惜了。也有同事和她说,如果很重要的东西就带回家去,放在这里也怕丢了。她却回答说家里实在太乱了,已经堆不下这些东西了。从她办公桌的物品堆放,我可以想象到她家里的状况。
因为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时代。住所里大多都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优惠打折商品”“图方便用品”预计可能会需要用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整个房间。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购买了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一、囤物的原因
受基因的影响,我们总是会担心物资匮乏,哪怕在今天物质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也常常会想留着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认为总会有用得上的时候,来备不时之需,所以哪怕家里已经堆积如山了,也还是会想“”买买买”。
1、物欲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电视购物、手机广告、上门推销等各种促销手段,总是挖空心思地对我们的消费心理需求“挖地三尺”,直到挑起我们“对实际不需要的产品的购买欲”,让我们觉得好像这些东西原本就是自己特别想买的一样。
最主要的是想到的任何东西,只需要在app上操作一下就会有人送上门。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房间的每个角落,鞋柜里、洗碗池下、衣柜中,甚至是地板上都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根本不需要的物品。
2、浪费可惜
很多时候我们留着一件物品,并不是真的需要他,而是抱着购买物品的时候很贵,扔了很可惜的心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心态,让我们的房间堆满了各种各样不需要的东西,而真正需要的东西,却总是找不到。
3、万一需要
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过双11个囤购卫生纸或者是日用品的经验。因为觉得日后总是会需要用到,还不如趁着价格划算的时候去买下来,然而堆积如山的卫生纸可能多到两年都用不完。
书中介绍的断舍离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让我们学会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让我们学会放手不需要的东西,不囤积将来才需要的用的东西也要舍得丢弃,已经没有用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是好的,并没有坏的。
二、学会断舍离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们要学会当肚子已经吃饱,不想再吃的时候,一定要放下碗筷,不管还剩了多少都和我们没有关系。当衣柜里的衣服不想再穿的时候,不管买的时候有多贵,一定要清理掉。一段不再有感情的婚姻,一定要尽快离开,因为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断舍离最终断的是过时的思维,只有改变我们思维方式才会变得更好,聚焦有价值的事情。
1、舍弃旧知
断舍离,我们可以从整理房间开始,扔掉一件贵,但是不需要的东西开始,现代人的生活大多忙碌,所以家里基本都堆积如山。打折买了很多商品,可能随手就扔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觉得总有一天我可能会需要用到。然而可能放到过期都没有再碰过一次。与其让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堆满我们的房间,不如立即清理出去。因为如果不清理出去,我们就没有办法摆放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如同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脑子里堆满了过时的旧知,就没有任何的欲望去学习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哪怕有新的知识和观念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让自己去接受。
2、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的前提就是寻找到想要达成的目标,让新的知识为我们的目标服务。比如过去的你可能在某一个传统行业工作了十几年,行业的暂时稳定让你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旧知识,当你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丢弃了旧知识准备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就一定要找到新的目标和方向,不要盲目的什么都去学习,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事情,让自己最快速的成长。
3、活出全新的自己
断舍离,最终将会让我们认识到,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物品本身。这个物品现在有用,我们就留下他,而不是等到将来可能有用,现在就把他在堆在家里。有忍痛割弃不需要的东西,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进来。就像很多人因为高考的分数不够,为了读重点大学,只能去选择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一般的大学去读自己钟爱的专业。人就是在不断的做选择,只有有勇气放弃你有的东西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活出全新的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已经开始践行人生的断舍离,舍弃无关痛痒的事物,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阅读,通过不断的高效阅读,我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许,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曾经的我也非常的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怎样去绘制,然而现在的我,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坚定不移的前行,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模样,专注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