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落日、村墟、孤烟,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幅唯美的图画。一起来读王维的这首诗,领略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辋(wǎng )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值,遇到。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
译文:
寒冷的山野变得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迎风听着那暮蝉的鸣唱。
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处的渡口边,村子里升起一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在我面前唱歌。
赏析:
首联:“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转”“日”二字传神,“转”字道出了季节的转换,时光的流逝。我们仿佛看到寒山慢慢染上了苍翠色,而在色彩的变化中,秋水却年年如一日的缓缓流淌,通过动、静的对比,诗人将永变与永恒极其协调的放在一起。此时,仿佛听到了流水潺潺,一幅寒山秋意图跃然纸上。
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黄昏日暮,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声阵阵,这一份闲情逸致,超然物外,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
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余”“上”二字生动传神。此句为王维修辞名句。渡头、落日,这是自然景物,墟里、孤烟,这里含人活动的身影,“余”字意味着夕阳即将消失,“上”字仿佛已看到一缕炊烟已升到一定的高度。正如同画龙点睛,”“余”“上”二字正如同龙的眼睛。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是这样评价的,原文如下: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儿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那个地方去了。
尾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用了两个典故,以不与孔子语的接舆比裴迪,自己比陶渊明。一个复字,表达了诗人对裴迪的喜爱之情。两人虽然个性迥异,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
诗人借此诗,表达了自己高洁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