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
身为人,坐拥成千上万本书,都是过去数万人以生命、以创痛、以惊喜说留下来的灵魂记录。在我们眼前的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线索与灵感。并且,通过阅读,可以从高处看更广的视野与风景。阅读是自己最大的资产,阅读是一种感官享受。一个人想要有长远发展,一定要读书,否则没视野,也没法成长。
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看一本书,一年别人与你就有365本书的差距。
但是不要只阅读碎片化的文字。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有价值。学习系统性的知识要选择经典书籍,选好书。当你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建立起知识架构之后,有了这个架构,新的东西进来就可以各归其位,或是让你扩增、改建原有的知识架构。但如果你没有一个清楚的知识骨架,新进来的信息就很容易忽略而过,碎片化的信息就会起不到任何作用。
要带着疑问去阅读,会事半功倍。弄清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浏览方法本身之前,最好先使劲问问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你对问题的疑惑越大,在之前做的思考越多,当看到解答之后就会印象越深刻。
此外,千万不要说没时间阅读。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的关键是不能停。要将这个习惯变成每天吃饭睡觉一样的事情,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拿起来读了。
2.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阅读和写作就像呼吸一样,有吸收就一定要有产出。但阅读过一些书,充分吸收之后,就需要产出,那就是写作。如果只读不写,就没有一个思想整理的过程,读完一本书就如同过眼烟云。
《斯蒂芬金谈写作》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表达的天分,但后天的修炼仍很重要。
那怎么样培养好的写作能力呢?很简单,就是靠平时大量的阅读,以及不终止的书写习惯。一开始写作一定都会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不完美,不够有趣,不够专业。但是没关系啊,你必须学会逼着自己把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改进它们,就有可能越写越好。其实,写作的秘诀就是多写,并且按时按点写。
3. 保持专注力是高效学习的秘密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把这称之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
那真的只要我们投入了1万小时,我们就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了吗?我认为,不是简单这样计算的。
时间不能单纯用多少小时来进行计算。我们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同样的一个小时,不同的人产生的效用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存在一个变量,那就是效率。而影响效率的关键就是专注力的大小。
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而迅速进入专注的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
当进入“沉浸”状态时,往往满脑子都是相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知识都处在活跃状态,换言之,你大脑的所有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当然,达到这种“沉浸”状态(心理学叫做“流体验”),不是三两分钟的事情。但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了,无形间效率就会被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创造大块的时间来学习重要的知识,因为这样有利于“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可以和大脑中其他相关的各种既有的知识充分融合,关联起来。
德鲁克说:“只有零碎时间,没有整块时间,等于没有时间。”所以手机不要拿进书房,要营造一个安静独处的环境。要给自己创造整块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4. 要制定目标并做好规划
要制定短中长期的人生计划。“我们往往高估10年后能做的事,却忽略一年内能做的事。”计划是很重要的,要制定一个月的短期计划、一年的中期计划以及三年的长期计划。
善于规划的人会把目标份额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列表。现在有种非常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叫做GTD。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
反之,整个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你就会常常下意识产生“这是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的疑问。你就会因为不知道未来还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而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不愿意付出努力。在这样的心理下,很多人就会选择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白费功夫一事无成。
如果你对整个目标的几个重大步骤有清晰的界定,能够对每个步骤的耗时作出靠谱的上界估计,能够对每个步骤的耗时作出靠谱的上界估计,你就不会对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投入感到恐惧,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5. 不积累到量变就不会产生质变
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物有特别的渴望,能快速学习,完成后自我满意度很高时,那就是你天赋之所在。
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发挥自己身上的价值。你必须花更多的时间跟自己在一起,然后了解自己的长处,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发挥出自己真的能发挥的最大价值。
有些人抱怨:怎么机会总是只给某些人。当然,要等到第一个机会降临是要有耐心的。很多时候新人主动出击,会不断地遇到挫败,所以要想办法加强自己的实力,大幅凸显自己的特殊性,要与台面上的这些人有很大的差异。当你与别人有很大的差异性而跑在他们的前面时,其他人想不注意你都很难,这就是能见度。
要把能量用在精进自己,而不是拿来批评别人;在批评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你想一夜爆红、出人头地,这是不现实的。记住,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要坚持。
不要总想着和他人去比。你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你自己,要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更有知识一点,更有智慧一点,更有勇气一点。虽然只有一点点,但积少成多,点滴就能成江河。
6. 推迟决定是最坏的决定
有人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消逝,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推迟决定是最糟的。
在战斗中,如果你面前有两座山头而不知道该先攻打哪边,那就尽快做出选择、采取行动。一旦发现自己攻错了山头,那就赶快去功另一座山头。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行动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两山之间举棋不定地跑来跑去。
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所以,老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倒不如做的过程当中再去判断。因为,推迟决定是最坏的决定。
7. 一定要重要的事情优先,要事第一
重要事情优先,要事第一。尽量避免琐事,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往往只是当事人觉得必须马上做完才显得紧急或干脆就是紧他人之急。最糟糕的就是纯属性格上的原因,觉得每件事情都得第一时间完成,很多看上去紧急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能再拖了,有的干脆就不需要或值得去做。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先放一放甚至完全省掉的,否则的话,就整天被所谓“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了。自己要多反思,多自问,“真的是紧急的事情吗?真的是不能再拖了吗?”
此外,重要的事情要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读一本好书,或者掌握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最好不要切得太琐碎了看,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与联系。
8. 要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将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的发射过程形容为:“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来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
培养习惯的过程就类似发射火箭的过程。
发射火箭时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穿过大气层。穿过大气层需要巨大的能量,这是因为火箭会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的缘故。不过,一旦火箭进入太空,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
因此,突破大气层之前的过程就如同培养习惯的过程。太空就像已经习惯后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旦习惯养成,只需极少的精力就能够让习惯持续进行。
习惯的培养分为三大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反抗期会马上就想放弃;不稳定期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或人影响;倦怠期会逐渐感到厌烦。
要针对习惯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对策来一一攻克。具体攻略建议大家可以看古川武士写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
我们必须承认,习惯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养成习惯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如果你真想改掉习惯,就需要在过程中常常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否则习惯会以一种你根本觉察不到的方式左右你的行为,让你功亏一篑。
9. 要学会激励自己去持续学习和思考
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励自己去持续学习和思考。在简书平台上发布文章,参加线上线下的读书会,加入社群进行读书打卡,都是很好的方式。为了让你的文章更有价值,你必须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结果,你必须不断思考,给出比别人深刻独到的见解。
让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就像那句经常被人传阅的话:只做你最感兴趣的事,钱会随之而来。
我发现,很多人会在半路放弃。原因是觉得“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那干嘛努力呢?”
我认为,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大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不要奢望你努力了就绝对会成功,你不能,更不要以这个理由来作为不去努力的原因,因为不去努力,那就永远不会成功。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努力不一定要收获什么结果,而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这比结果重要的多。
10. 不做缩头乌龟,不做“伸手党”
生活就像漫长的跑道,在你遇到障碍的时候,如果你总是选择绕过,那么你最终将越来越发现只能绕过障碍,而无力搬开。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选择搬开障碍,跟那些绕过障碍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随着你越来越熟练于解决障碍,最终你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总是“抄近路”的。
生活或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既然你遇到了某个问题,那么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总是选择逃避,或者总是求助于别人的话,下次你还得靠别人。每次直接得到答案的同时意味着你永远都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PS: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送我一颗❤️,你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如果想看我后期写作,请关注我,谢谢!
欢迎大家分享与转载,如需转载请简信我获得授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