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领导力第三课学习的是:管理者角色
提问:管理者在战略上具体应该要什么? 怎么做?
有人已经做了一辈子的管理者工作,你跟我谈管理,你丫懂什么?
诸葛亮和刘备都是管理者,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唯一不会的就是他本身管理者这个角色。最终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反观刘备三顾茅庐,爱才会用才最终"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两位先生"。衡量一个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竟然不是业务,而是他手下能出几名大将。樊登老师在读书会的管理工作中,要眼睁睁地看着员工犯错,忍住不说,让员工犯错给他们改进的机会,给员工成长的空间。这才是管理者的责任。
是不是特别颠覆我们对传统管理者的理解?或者说其实之前我们对管理者都有误解。
我是一位母亲,两个小孩儿的妈妈。我潜意识里其实是看不得孩子犯错。有个绘本叫做——《大卫不可以》,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我百般呵护,想抱着去哪里就去哪里,拿着孩子的左手举起来,孩子绝对不会举右手。慢慢地孩子开始会爬,会自己选择要洋娃娃还是小皮球,会自己走,开始慢慢学会跑~~~我的嗓门却越来越大“宝贝,不可以玩筷子,不安全!”“宝贝,不可以玩水,会感冒的”“宝贝,赶快吃饭,饭要凉了”“宝贝,不能穿这件衣服,穿这件…”这样的声音在我家都常常响起。
我究竟应该怎么当妈妈?妈妈这个角色在某些地方和管理者这个角色是不是很类似?我想不止是妈妈这个角色,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色,比如老婆这个角色。困扰我的家庭育儿模式,我不断反问自己爸爸就真什么都不会吗?爸爸在家庭事务上真的就一点也不想付出吗?为什么就那么难以加入到家庭育儿的事情中来?我事无巨细地为家庭付出,一边做还一边抱怨,这样真的好吗?
现在我运用今天领导力课程的关键几个步骤是不是就能够解决我的这些问题呢?
第一,设定愿景与关键要务。希望我家庭生活健康,开心,幸福,这个是愿景。根据这个愿景我设定出关键要务三到五个关键要务:根据孩子的年龄我们如何高效陪伴她,每月每周安排和爱人约会一次,每天精神层次上的沟通二十分钟,一年或者几个月的自我学习提升计划,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的家庭活动规划,比如春天可以去踏青等等。
第二,管理时间。分清楚那些是重要紧急的事,那些是重要不紧急的事,那些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那些事不重要却紧急的事。我们当妈妈的一天的写照,常常是醒来没刷牙没洗脸就开始做早餐,叫孩子起床,吃完收拾,出门买菜遛娃回家煮饭做菜,吃完收拾哄孩子睡觉,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拖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还没有做完孩子就醒了,继续陪娃玩,拍拍照片发给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快到做晚饭时间,边安抚孩子边做饭,厨房铛铛铛,孩子在客厅嗷嗷叫~~~在从早忙到晚,晚上筋疲力尽躺在床上却又想不起来今天究竟做了什么?
二胎以后,我们和婆婆商量请她来家里帮助。奶奶买菜做饭,我下班以后陪孩子,我帮孩子洗完澡,一起看看绘本,奶奶会把孩子们的衣服洗干净晾晒,处理一些家务事。我把孩子们哄睡了以后,就自己泡会脚,和老公一起聊天吃宵夜,或者处理我的微商小事业,或者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充电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生均衡九项几乎都有涉及到了。
第三,给与反馈,接受反馈。没有人天生会带孩子,都是需要学习的,每周或者明天安排孩子和爸爸单独在一起的时光,把一些时间留给自己。不管爸爸做得怎么样,做到不干涉,找到爸爸做得好的地方,给与他即时反馈。这个反馈可以具体到,偶尔爸爸带孩子出去玩,也许他们会去玩水,衣服都湿了,可是孩子脸上挂着特别开心的笑容,抓住这个点,好好夸夸孩子的爸爸。
第四,接班规划与工作授权。现在我的婆婆来家里帮助我们一起带孩子。婆婆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女人,她虽然并不完全认同我育儿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她很尊重我。所以我也很尊重她,饮食的习惯,生活方式,家务琐事的处理,我都比较尊重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商量着决定。她很爱我的孩子,带得很用心,所以我上班特别放心把孩子教给她。在家里我常常夸她,我想这就是反馈。学习这门课程以后在反馈和倾听方面还要再改进,想想都觉得生活越发美好。
总结一下,管理者主要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具体可以通过七个步骤来实现。应用在家里我想我应该学会营造氛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女人是家里最大的风水。这个方面其实还不太懂,需要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