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本是两个人,在育儿问题上存在分歧很正常,因此产生冲突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这种分歧,并采取何种办法处理它。
二年级刚开学,大女儿的英语老师给妻子发了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女儿的英语成绩不太好,希望家长能够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英语学习。言外之意,你女儿的英语很差,差到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师简单一句话,足以在家庭内部掀起一场暴风骤雨,一场三方都倍感压力的暴风骤雨。
做妈妈的,往往容易关心则乱。因为老师的一句提醒,感觉再不给点压力,孩子这辈子就完了。于是突然加大学习强度,丝毫不管孩子的接受能力,完全无视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家里呈现出一幕怪诞,但家家难免的情景,一边是妻子的声嘶力竭,一边是女儿强硬的冷漠。越是愤怒,越是冷漠,母女俩陷入了最坏的恶性循环。
作为孩子的父亲,我发自内心地理解妻子。天底下哪有不希望孩子好的父母,只是每个人理解的好不一样而已。正因为如此,夫妻之间极容易产生分歧,甚至由育儿问题转变成夫妻问题。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谨小慎微,生怕矛盾升级,把本就复杂的问题,更加的复杂化。即便如此,怕的事情,该来还得来。
在教育的问题上,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把教育的视野聚焦在考上大学那一刻,所有的目标都只能围绕分数;但是,当我们开始关注孩子的一生时,会发现很多比考大学重要的多的目标。所以,考大学只能说是近期目标,协助她们过好一生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只是觉得父母应该学会平衡好各方因素,不至于孤注一掷。
等妻子已经有气无力的时候,我起身准备去丢垃圾。出门前,我问妻子作业弄好没有,如果好了,我准备让女儿陪着一起丢个垃圾。可倔强的妻子,依然不肯善罢甘休,还气势汹汹地说:“好,以后她的事情我都不管了,反正你们都觉得我这样行不通。”知道妻子在气头上,我也没辩解什么,只是解释说丢个垃圾就回来,也让女儿自己冷静想想。“获救”的女儿,鞋子都没换,就跟我出了门儿。
夜深了,孩子们都安静地睡了,接下来是只属于我们的聊天时间。我告诉她,我并不是要干涉你教育孩子,只是在那种情况下,我想分开你俩,因为干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妻子也没再提此事,但吐出了两人之间育儿理念上的根本分歧:“你不要跟我说你的那些理论,你看看孩子现在的成绩,你的那些理论没有用。我现在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你觉得你有办法,那就让她的成绩变好点,不要让老师再找我了!”很久,我都没有正面回答妻子的关切,我觉得辞穷,也觉得惶恐,没有谁能够把孩子的事,说的是风轻云淡,即使我的内心并没有丝毫的动摇。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妻子,但我觉得没有比行动更有诚意、更有说服力的办法了。我承包了孩子的作业监督和辅导,我想用行动验证我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孩子能走多远我不清楚,但我觉得这是解决夫妻分歧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