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写文章总是先考虑中心、主题。生活中进行家庭教育不可能时时围绕一个中心呀,那就得把它做成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在生活中亲子关系益以散文为主。在家里边,可能一件事情后面牵扯着多个点:情绪、意志、习惯、幸福,是多维度的。你要做好一个平衡。
人们常说,家不是放对错的地方,家是放爱的地方。这话,他怎么这么说呢,其实是为了突出家庭教育并非一个主题。
思维的最高层次叫平衡思维。做一件事情,是需要考量好多个点。你采用的方式就是不在一点上固足。某个话题,可能比较偏,怎么办?笑一笑,这可能是一个思维的火花,不在一点上较真。你一定要站得很高,平衡思维就是全视野思维。站到最高点,一览众山小。
家庭教育是思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幸福的艺术。要让孩子感觉你的语言背后还有更多的语言。
咱们老二,喜欢不喜欢穿大人的鞋?喜欢吗?平常碰到这种情况。你怎么说?
我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抛砖引玉,咱们再给他发挥一下可以不可以啊?
你喜欢穿爸爸的大鞋吗?
你的脚大还是爸爸的鞋大?
你觉得爸爸的鞋大还是你的鞋大?
看起来内容很散,但主题明确不明确?你是不是针对他特定年龄设置了特定的语言体系。
你问了很多他这个年龄段相关的内容,看起来很散,教育就在其中。
这么问的目的是干什么啊?
大小的概念有了吧?
你将来长大了是不是也有像爸爸一样大脚啊,是不是有了对未来的期许啊!
家庭教育就是如此微妙,精细到每一秒每一桢。家庭教育背后潜藏的是人性的光辉。他不是为了教什么东西,但是你没教他用了。横穿中国环穿中国其实每天就是在唠嗑,绕一个大圈子,还是回到同一个点。毛主席说过,我们可以和魔鬼作朋友,关键是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回去再看毛选啊,把毛选变成生活,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