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这两天有些不舒服,更多的时间和妈妈犹如连体婴儿般存在。But哥哥在家的时光,情况就不一样了。
玩耍场景:
加加喜欢跟随安安,一般安安玩个东西专注时,加加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了旁边,小手悄摸摸地拿起哥哥正在玩的东西。安安的回应方式分为两种
第一种:本能反应,大喊道“加加”。这时的加加一激灵跑开了,说着“害怕哥哥。”
加加喜欢和哥哥玩,时不时和我说“害怕哥哥”。针对安安的喊叫让加加害怕的情况:和加加沟通,“哥哥大声叫你,让你害怕了。”加加点头。同时告诉他哥哥正专注玩玩具呢,加加要是想玩,叫一下哥哥,告诉哥哥“玩”(不会说“我想玩玩具”,但能表达想玩的意愿。)
和安安沟通,对他专注玩玩具,弟弟打扰,他生气表示理解。告诉他“弟弟怎么这么喜欢你,你想玩什么,小跟班加加也想玩。”“妈妈和弟弟说好了,他要是想玩,告诉哥哥。你同意了加加再玩,如果你不愿意分享,告诉弟弟,再给他找一个其它玩具。”
在我说完后,加加叫“哥哥,玩。”安安明白我的意思,在加加叫他后,没有给他手中正在玩的玩具,而是告诉加加“哥哥给你找个玩具玩。”就这样,两人都很开心地继续玩起来。
妈妈心得
有矛盾和摩擦再正常不过,希望哥俩平和相处,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有小摩擦,需要帮助的时候,照顾到两人的心情,讲究沟通的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小朋友们也会朝着妈妈期待的方向成长。
往事一幕幕,儿记在心中
很多事情在我这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但安小哥记忆犹新。好的感受当然好啦,糟糕的是小哥记住的是不愉快。
昨晚对我说道:“妈妈,这是加加弄得,为什么让我收啊?”我没说让安安收拾东西,但睡前收拾玩具可以说成了习惯。安安在把他的玩具收拾好后发现加加的绘本散落在沙发上。收吧,不太想,不收吧,又有些说不过去。这才有了上面的问题。我回应到“把你的玩具收拾好,加加的可以不收啊。”“再有就是,你帮加加收拾起来,妈妈更开心,你帮助妈妈了。我们关注问题解决,不要反问啊。”听我说完,安安回应“妈妈,我这是跟你学的。有一次去上跆拳道,你说为什么要送你啊,给个理由。”尴尬啦,这是我说的。
不只这一件尴尬事,爸爸给我看一篇文章,我很投入,致使安安和我说话没及时回应,在安安说了两三遍后,我反而有些心烦。捕捉到我情绪的变化,安安说“妈妈,你这是生气啦。我和你说话,你不回应。你看你,对加加多好。你生我有什么用?”之前我回应安安生你是为了爱你啊!可是现在是因为我的不用心,没及时关注,让小哥有了情绪。赶紧诚恳地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改正。
睡前再一次亲子联结,告诉安安“妈妈有时情绪不好,做了一些让你伤心的事,是妈妈不对。妈妈有情绪和你没有关系,而是妈妈需要继续修炼情绪管理能力。”
继续学习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