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我出生在一个贫困落后的苏北农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说是农民,其实也不完全是,至少在我出生以后不完全是。听我妈讲,我妈嫁给我爸时,我爸是在镇上一家厂里做工人的,不再下地。所以,他们结婚后,我妈还是继续种地,我爸好像没再下过地。
记忆里,我们家是住的是茅草和泥土盖的房子。现在的人可能没法想象出那样的房子怎么住人。不过,我到现在还怀念我的老房子,冬暖夏凉很舒服。冬天可以靠着墙晒太阳,晚上可以在屋子里生火,烤地瓜吃。
我记得,那个房子总共三间,中间是堂屋。如果从功能上讲,还不完全是堂屋,因为,这个所谓的堂屋,还同时兼具了厨房和餐厅的功能。然后,两边各一间。如果根据我脸朝着门的方向来说,在我的右手边的是奶奶住的屋子,左手边的是我爸妈住的屋子,当然也是我和我弟弟出生以后住的屋子。
我记得一直到我十岁之前,我们一家四口都是挤在这一个屋子里的。而且,听我妈讲,在我出生没多久之前,我小姑还没出嫁,是和我奶奶住在一个屋子的。我出生后不久我小姑也出嫁了,不过因为我当时实在太小,记忆里是没有小姑和我们同住的印象。
我的这些童年记忆,可能是从四、五岁开始的,并且也不完整的,好多都是片段,偶尔有些记得完整的事。
在这些比较完整的事件里,有几件事我印象很深刻,其中有开心的事,也有悲伤的事。
在农村,养猫养狗是很常见的事。我记得,我家里是养过猫的,而且是两只,一只黑白毛色的猫,偏瘦些,另一只算是花猫,壮实些。我日常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猫咪弄饭吃。就是用我们吃剩的鱼头、鱼尾巴以及鱼刺,连同鱼汤倒在粥里面,搅拌一下,就成了猫咪的一顿美餐。听我妈讲,我小时候吃饭一点儿都不省心,不但特别挑食,而且吃得也少。最奇怪的是,我也特别喜欢用鱼汤泡粥里面吃。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妈的口头禅就是,说我吃的是猫食。
那时候,在农村,因误食吃被毒药毒死的老鼠而死的猫很多,大人都是见怪不怪的,只会说一声这只猫因为馋送了命,就会把这只猫扔进林子里,那个林子就是它最后的归宿。
但是,我不肯草草地就把我的猫扔了。我找来纸盒子,铺上稻草,然后把它放进去,就像它平时睡觉就是睡在火堂边(就是做饭烧火的地方)的稻草里一样。然后捧着这个纸盒子,在我家院子的一棵苹果树下,用铲子挖了一个坑,把它放进去,再盖上土,觉得我的猫咪可以好好睡觉了。
我那时也许是5、6岁,也许是七、八岁。其实是不明白死亡是什么,只是因为猫咪的死有过一段时间很伤心,但是并没有对死亡产生恐惧。
后来家里的另外一只猫我忘了是送人了,还是到哪里去了,我记不得了。只知道,从那以后我家里再也没有养过猫。
这成为我童年记忆里最伤心的一件事。
当时,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有很多快乐自由的时光。
其中有一件事,直到到今天都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的。
应该是我七、八岁的年纪,我妈也是给我零花钱的。正常就是一次一毛钱(就是一角)。那时候五分钱可以买一支红豆冰棍,至于多久给一次,得看大人心情好不好,反正不会每天都有的。
也是在夏天,是同村的一个姐姐,我现已记不起她的名字,是她告诉我有一种树的果实可以卖钱,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去采?那时候的孩子听到有能卖钱的好事,哪会不乐意呢!
于是,我们这一群小姑娘,每天大中午的时候,顶着大太阳激动地投入到挣钱的雄心壮志中。这时候,大人们一般都睡午觉,也就是我们这样在大人们嘴里的“野猴子”们才会不睡午觉,在村子里到处找好玩的玩。那时候,都没有可买的玩具玩,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是男孩子玩的,女孩子不可以玩。
以现在教育孩子的眼光来看,我当时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假小子”,但凡男孩子们玩的,我都跟着玩。上到爬树掏鸟窝,下到河里摸鱼捉虾,用泥巴搓成圆球做弹珠等等都玩。
现在有个不但好玩,还能卖钱的好事,那是行动起来非常积极的。这种树现在也都很常见,但是我就是叫不出名字来,只记得它的果实形状是像樱桃一样,只不过是绿色的,不过成熟的果实颜色会变成褐色。
我们小孩子个子矮,力气也小,刚开始,是想到用长长的竹竿把果实打落下来,不过发现举不了多久手臂就酸得不行。于是,我索性不用竹竿,直接爬到树上去,去摇晃它的枝条,把这些果实摇晃下来,然后再在地上捡。
就这样,一个夏天,村里这样的树,都被我们“祸害”光了,好在大人们即使看见也是不管的,只要你不受伤就行。就这一点而言,我比我女儿现在的童年要快乐、自由太多。
当然不用说,整个夏天,我被晒得有多黑。不过成果也是丰厚的,收集了满满一大蛇皮口袋的果实。后来,果真有人上村里来收,对于钱这一点上,大人是不放心孩子的,怕我们被忽悠,不让我们自己卖。最后是我妈帮我卖的,得了五块几毛钱,还是七块几毛钱,我记不清了。当然,这么多钱我妈肯定是不会给我的,不过,那天她破天荒的给了我五毛钱,对于我简直是巨款了。
我享受着那份因为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许就在那时候,我内心就种下了这样一颗种子:踏实的劳动获得的金钱和快乐是让我最有成就感。
谨以此文纪念我记忆里的童年时光。
莲月南京12.12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