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郝老师写的农村生源稀少的情况,感同身受。近几年,县城中小学校生源爆满,一个教室甚至能挤下八九十个学生,而乡村的一个教室最多的三四十个学生,少的只有七八个学生。乡村的家长还不惜送出自己打工挣的辛苦钱,托人找关系往县城的学校挤。
现在,国家重视乡村教育,硬件设施基本齐全,校园建设都已达到花园式学校,每年补充特岗教师,年青教师有活力,干劲足。乡村教育比起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村民对乡村教育的意识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现状。致使生源严重不均。
只有在县城上小学,才能进入县城重点中学。进入县城小学必须有学校区域内小区的房产证,这无疑带动了房地产的效率,乡村在县城买房成了大趋势。留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就是父母暂时买不起房的。
我听一老师说过她的朋友,为了让孩子在县城中学上学,一年多交三万多,(因为学校已收满,想上多交钱),三年差不多多交十万了,比在农村上学多交这么多钱,得到的教育真的比农村好得多吗?父母挣钱都不容易,怎么不把钱用在刀刃上呢?乡村的小学、初中教育质量真的不差,可还是一窝蜂往县城挤。
现在,乡村与县城的生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整洁、漂亮的校园却有寥寥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最痛苦的事。
照此发展下去,乡村学校都有关闭的危险,生源集中在县城。这也将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师也要面临择校的处境,年轻教师尚可,对已到不惑之年或更年长者来说,确实又是一次人生挑战。
世间有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改变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