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舆论上也突然冒出了很多年轻人“躺平”现象,称他们不愿再为物质生活奋斗,还将其上升为“躺平主义”“躺平学”,企图对抗内卷和所谓“剥削”,认为“躺平即是正义”。
对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批评说年轻人流行的躺平的态度极不负责,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然后还说了内卷的各种好处,甚至引用了经济学的原理,表示现在人们纷纷谈“内卷”正说明了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的机会,否则社会阶层固化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
但事实上,真的可以通过“内卷”获得上升机会,从而实现社会阶层跨越吗?
很多年轻人的集体“躺平”现象,不正是说明了“内卷”并非可以实现想要实现的,获得想要获得的。
年轻人的焦虑在“内卷”中愈发凸显,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发现,还是“躺平”比较现实。
有一种勇敢叫“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正在“躺平”或已“躺平”的年轻人,并非全部都是不求上进的同学,恰相反,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经过了社会的各种毒打和挫败之后,还是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普通人“。
我想”躺平“,并不代表我不求上进,也不代表我对生活没有追求。而恰恰是,我已经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只想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生活。
我想“躺平”,也并不代表我要逃离尘世,更不说明我对生活失去信心。我只是想去过一种“从前的生活”,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放慢脚步,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发现更多生活的美,让自己舒适地享受一下滚滚红尘。
我不是雷军,我不会喊出“生死看待,不服就干”,我只想“生死看待,诗意生活”。
“躺平”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任何时代,都有那么一部分年轻人,不想过随波逐流的生活,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想攀比,也不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只想成为自己。
这届年轻人被高房价、“内卷”已经压的喘不过气来,只想“躺平”,有何不可?
专家学者更应该透过年轻人想“躺平”的态度,看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而不应该上来就是评判和教训。
每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被“内卷”的浪潮夹击着,如同行尸走肉般跌跌撞撞地向前滚爬,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们想“躺平”的真正心声?
那些敢于“躺平”的年轻人,是更勇敢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