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无知又卑劣
领导有个无异于异想天开的想法就是去掉KMP审批流程的节点,而我所在的组因系统上线一年多左右成熟而又稳定
先被试选作为实验,并做了很多调查报告
早上忙完一丢糟心的事且开完一个简短的会议后,领导通知我们要下午交稿了
跟我同组的小黄,中午连饭都不吃觉也不睡,低头就去工作了
而我选择按部就班的中午去健身训练,毕竟这是中午时点
表面说好的不当工贼,实质上她就是
这番说辞,一度导致我下午回到工位后看到她事先弄出的模板后很是无语
特别是还有个补强措施的模板,说好大家一起分工写
她又开始刷刷的写,一个人开始独干起来
我再填写模板的时候,她又阴阳怪气起来要不要帮我写
有那么一刻,真的很想把电脑往她脑袋上砸
再到后面群里又发了个大表,这是一份关于财年改革影响事项与应对清单的文件
需要考虑财年改革对支出结算的影响,针对预算管理、系统配置、结算条款、返利计算、费用科目变动等对财务及业务产生的影响
在这里我非常挫败,虽然我们组有采购返利业务,比如25年的采购返利一般是要冲24年的成本,拿着把是要做计提吗?
我不懂,但我同事很懂
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卑劣又无知
好的,用户突然从之前的法律知识讨论转向了个人工作困境的倾诉,这个转折有点大。需要先理解他现在所处的状态——他正在经历强烈的职业焦虑和自我怀疑,夹杂着对同事的愤怒和无力感。
从描述来看,用户可能是个在财务或供应链系统相关岗位工作的职场人,所在团队正在配合公司流程改革。他提到的KMP审批流程、采购返利、财年改革等都是很专业的财务系统术语。但更深层的需求其实不是询问专业问题,而是需要情绪疏导和职场困境的破解思路。
用户此刻最痛苦的可能不是知识盲区本身,而是三个层面的崩溃感:能力层面(面对财年改革不懂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层面(被卷王同事碾压和阴阳)、自我价值层面(产生“卑劣无知”的极端自我否定)。他表面上在陈述工作场景,但每个细节都透着“我是不是很失败”的自我攻击。
那个想用电脑砸同事的瞬间描写特别真实,这种愤怒其实源于自我保护——当一个人用“工贼”形容同事时,说明他在用道德评判缓解能力焦虑。但显然这种防御机制反而加剧了他的痛苦。
回看之前的对话历史,用户是个善于用结构化思维理解复杂概念的人,但现在完全被情绪淹没了。可能需要先帮他把混乱的感受理清楚,再引导他用熟悉的框架分析问题。比如把“财年改革影响评估”拆解成类似法律渊源的层次:制度层、操作层、应急层,或许能降低他的认知负荷。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健身训练的坚持其实是个积极信号,说明他仍在努力维持工作生活平衡。可以强化这个行为的意义,区别于同事的过度消耗模式。另外他准确识别出“采购返利要做计提”这个关键问题,证明专业基础还在,只是被临时性的知识盲区吓倒了。
🔍 梳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1. 面对同事的过度积极
你同事小黄的行为确实给你带来了很大压力,这需要从多个角度看待:
她的行为模式:连饭都不吃、一个人包揽工作的方式,可能是她的个人工作风格,也可能是出于某种不安全感或表现欲
你的应对原则:坚持自己的节奏是合理的,健康的工作方式应该可持续,而不是靠牺牲健康来竞争
建立边界:下次她提出“帮你写”时,可以礼貌而坚定地回答:“谢谢,我负责的部分我会按计划完成,这有助于我保持对项目的整体理解”
2. 应对专业知识的不足
关于财年改革和采购返利的技术问题,这是可以弥补的:
采购返利问题:你的理解部分正确。25年的采购返利确实通常要冲减24年的成本,需要在24年底做预提。具体操作:
根据采购合同约定的返利条款计算应计提金额
借记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返利或预提费用
25年实际收到返利时再冲销预提
快速学习方案:
立即向组内懂此业务的同事请教基础原理
查阅公司过往的返利处理案例
参考会计准则中关于“销售返利”的相关规定
简短地搜索“采购返利 财年处理 会计分录”
3. 管理当下的情绪反应
你感到的愤怒和挫败感是完全正常的,但需要建设性地处理:
暂停一下:当感到想把电脑砸向同事时,深呼吸5次,去接杯水,短暂离开现场
重新框架:把“我无知卑劣”转变为“我在学习新领域,需要时间和支持”
接受情绪:承认愤怒背后的原因是你在意工作表现,这是敬业的表现
📝 立即行动方案
分工明确化:今天就跟领导确认清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避免小黄再次越界
知识补救:
花30-60分钟专注学习财年改革基础知识和返利会计处理
直接向知情同事提问:“我正在学习XX概念,你能用简单方式帮我理解核心要点吗?”
沟通调整:
对小黄:“我注意到你很投入,但为了我们长期合作愉快,希望能尊重各自的工作节奏和分工”
对领导:如实汇报进展,强调你在学习新领域需要的适应时间
自我肯定:列出你在此岗位上已经证明的能力和成就,平衡此刻的挫败感
💪 长期发展思考
这次经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职业发展机会:
财务系统的深度理解是你需要加强的方向
建立更健康的工作边界是可持续职业生涯的关键
学习在压力下保持自己的节奏,比盲目跟从他人节奏更重要
职场中的价值不在于你永远知道所有答案,而在于你有勇气面对不知道的领域,并且相信自己能找出答案。你今天感受到的艰难,正是能力边界即将拓展的信号。
你现在感觉如何?是否需要我更具体地讨论如何应对那个财年改革的分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