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时候看《米娅,快跑》的时候,对于有点二百五、有点唠叨的女主角米娅遇到了脾气和性格各不相同、有对米娅抵触和厌恶也有对她欣赏和保护的六个老板以及其中发生各种或许啼笑皆非或许令人感动的情节印象深刻。一转眼,我也工作了三年多,加上毕业前全职实习一年,前前后后也遇到了好几位老板,仔细一想,我幸运地可以把“几位”去掉,有幸遇到的都是好老板。
第一位好老板,是2012年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在一家NGO欧洲商会遇到的直线经理,称他为T,来自瑞士一个小城市,自称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专家。我那时候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正是做Marketing,零经验进入商会实习,从前台的行政助理开始,后来因为活动经理T手下的实习生一直没有到位,我幸运转而兼职行政和活动两块。
和T工作一年左右,要说收获,且不说我们彼此用着彼此的第二语言英语在沟通,对我来说英语听说读写solid skill get,不仅仅是在实习过程中养成了很多不错的工作习惯,而且收获了我对西方管理方式的体验。后来正式工作之后,现在在德国公司工作,公司文化多样性,但是后面并没有像跟T一样直接报告给西方文化熏陶下的老板。
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在和T工作沟通的时候,没听清楚他的要求,我做错了事情,涉及到外部矛盾,一直绅士风度的T开始“fuck”,十分生气。后来我们在会议室里坐下来,达成协议,不论他交代了什么工作任务,我按照我的理解重复一次,然后他在看看我们是否有误会的地方。这个工作习惯一直保留至今,不管和老板之间是母语沟通还是其他语言。
还有,我对他不满意的点,主要是在于他经常只告诉我需要做什么,我并不知道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我转的这颗小螺丝在整个大机器上的作用,我提出,如果可以告诉我,我会根据大方向把我的小事做的更好,不然只能按照他的想法来了,我不喜欢这种他让做什么我就做只做什么的感觉。他告诉我他可以尽量告诉我,但是有时候没有时间。慢慢地,熟悉了工作,熟悉了整个大机器的运转原理,我就能很快串联我所做的工作,渐渐也不需要他给我介绍工作背景和目的,自己可以摸索出来了。这也是一种成长。
也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边小伙伴听说我觉得这个老板很好的时候会为我鸣不平。她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把大部分的事情推给你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工作多,反而有了更多机会锻炼,学到的也特别多。这也是一个或许偷懒的老板带给员工的福利吧。有些事情,老板觉得只是在消耗他的时间而没有锻炼性,即使是老板的工作本分,他也推给下属做,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新人下属,这样的事情就是对我的锻炼,做可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还能得到跟进的反馈,就是自己超能力的获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一直觉得他挺好的,除了有时候跟他做事,经常做到一半就会有改变。我提出疑问,他说,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所以要及时提出更正。那时候我涉世未深,虽然觉得这样对,但是我觉得我对这样的工作不能接受太多,这也是为什么我拒绝他给我的让我毕业后继续全职跟他工作的原因。我觉得,大一些的企业,正规的行业,应该有完整的系统,要改革优化也不会在做一件件小事的时候说换就换。我总结于他的经验不够solid,没能在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个事情可能出现的问题。
记忆中,和T工作一直很愉快。他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像一般的中国人那么紧凑,83年的,大学毕业之后没有急不可耐地工作,似乎又在Gap Year,似乎又在碰碰撞撞在好几个手表行业的大公司里面做着喜欢的Marketing实习工作,遇到来中国的机会,便过来北京在商会工作了一年。近距离看他的经历,再看身边很多老外,尤其来自欧美的老外,发现他们似乎都很“轻松”,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大学毕业之后紧接着工作或是深造把握每一天,分分钟在实践“我应该干什么”的感觉,首先考虑“我喜欢什么,我想成为什么”,一步步体验生活,尝试更多的选择,将自己和社会逐渐匹配。T经常对我说,enjoy your life。
现在想起来,和他工作,最大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看到另一种别样的人生,开始有一个意识,要享受生活,不去想“我应该做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想成为什么”。
12年年底,休完商会额外的十多天的圣诞假期,我和他几乎是同一时间离开了商会,他在13年春天来到上海的某奢侈品集团做手表相关的市场推广业务,也算是朝着自己的职业目标;也很巧,我在13年夏天毕业之后也来到上海工作。再接着,我们在上海经常相聚。年初,我又送他离开了上海,他去了纽约,做一个我很喜欢的奢侈品品牌的手表市场推广业务。
大学毕业工作以后,进入了零售行业的内部咨询部门工作,和很多刚毕业的小伙伴一起被分成小组,跟着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项目经理做着项目,致力于解决其他品牌出现的问题。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是一张白纸,打满了鸡血。
这个时候,遇到了一群很不错的小伙伴,也遇到了一位很好的项目经理X。这位X就是我遇到的第二位好老板。
那时候做项目,经常需要做很多的市场调研,还包括要对核心对象进行长时间的采访。就像电视里经常看到的一些著名主持人对名人进行采访一样,要事先根据项目方向准备很详细的问题清单,在采访进行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对方的回答做很多的问题的补充和调整。一个个项目组里面,每个人擅长点有所不同,我是比较擅长外部沟通的那个人,所有这样的采访基本上都由我来进行。三年过去了,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候进行的一个个电话采访,几乎每个电话时长一小时,每次打完电话头很疼,因为电话采访比面对面的方式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抓住电话线那头的被采访者的关注点。
那时候我和X的合作就是,我们共同整理好一个问题清单,现场电话采访的时候,我来提问,做适当的调整,她作为智囊团,撇出思路的拐点,及时更新问题清单,以获得最好的访谈效果。我知道我很擅长电话采访,有段时间就开始得意自满了,在采访中,我猜到对方可能的回答,我会用“啊,我知道了,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这样那样吧”的封闭性句式来代替本应该的“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您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句式。这个时候,我看到X脸上,皱眉表示着一种不满代替了原来的欣赏和鼓励。采访结束之后,她及时反馈了这些点。恰好,我是那种很需要反馈,会根据反馈很快调整自己的人。
是的,我和X工作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她的及时反馈和及时调整。除了纠正性的反馈,还有很多积极的对我表示肯定的反馈。她会在我产出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好不遗余力地夸我,会在我退缩自信不足的时候鼓励我,她对下面的人维护,鼓励,信任,团队氛围融洽,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我们身在其中工作愉快,愿意去付出。她也会在部门领导面前给予我表现的机会,以至于我在这个部门的时候,得到的年终奖,涨薪机会都是不错的,在离开部门之后,部门领导还和新部门大力举荐我特别晋升。
X比我早工作一年,后来,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转岗到不同品牌的同一职能工作,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工作相关,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
在老东家做了一年的内部咨询工作之后,深知自己不适合做战略方面更适合做实务方面的工作,于是双方选择转到公司最大的服装零售品牌做商品策划的工作。这个时候,遇到了我第三位好老板L。L比我早两年进入这个品牌的这个部门工作,相当于已经有三年的solid的经验。虽然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零售行业中商品策划的工作,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这个职位要求两点,对服装行业商品的感性认知和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很不幸的是,一开始,我这两点都没有,哪怕是Excel,也只会简单的SUM。
现在已经完全沉入Excel的海洋中,想起那时候笨拙的我,粗心的我,一次次做错数据,一次次让L修改,心里还是抱着一份对L的歉意。
L是在我职业初期一位不可多得的老板。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很努力地朝着目标奋斗。那时候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不仅自己经常加班,还陪着身边工作忙的同事加班来消散他们的负能量。这种拼让人敬佩和心疼。
做商品策划,面对纷繁的商品种类和各种流程,需要清晰的头脑和缜密的思维,L这方面很棒,给我分配工作任务时头脑清晰,省了我很多时间,也帮我养成了这样的一个工作习惯。
L很愿意教新人,很耐心地教,我那时候不争气,经常犯低级错误,她也包容,几乎没有发过脾气。当然,她越是没脾气,我越觉得不好意思。
和L一起工作的时候,我大部分都是很轻松的。学到的东西多,因为有她挡在上面,我也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但是现在想起来,这种轻松让我自己失去了如果能够独当一面能获得的历练的机会,这个道理在遇到之后的老板我开始明白起来。
我和L工作一年半以后,L离开公司,进入了一个更注重生活平衡的美国公司,据说做着原来五分之一的工作,我真心为她高兴。
L离职之后,我兜兜转转,被并到另外一个组,跟着一位韩国同事A工作。
这位A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老板,跟着工作也不是很愉快,也是因为这个领导,滋生了让我离开这个公司的决定。
有人也说过,怎么才能遇到贵人,可能来源于自己去定义什么叫贵人。这位A就是别样意义的贵人和好老板。
这位A花言巧语,很会鼓励人。比如我们一起出去做市场调查,路过商场的竞争品牌,我会按照以前和L的工作习惯,积极地偷拍。她一看到,就会叫着我的小名说“你拍的真好啊,对,这样很好”。一开始,我以为真是因为我拍照技术好,人家夸我呢,后来慢慢察觉出来,她在夸我的同时,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我发现她这是偷懒呢。她也会在很多其他事情上偷懒。她自己不做什么事情,就是轮到我做。我做了之后,我找她去可以得到反馈。这下,刚刚把前两年学到的东西,但是因为上面有人做,自己甘愿做跟班,看着,只知道怎么做的东西独立实践起来,看着别人做和投身自己做完全是两种经历。后面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知道我到底有几斤几两。
A有一个我比较难以忍受的习惯,就是很怕下面的人偷懒,几乎过十分钟就会来查工作进度。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心中有一把火,很烦躁,没办法,好歹是个老板,我得忍着适合,只好慢慢地学会怎么去报告进度,怎么提高效率。
上个月,我跳槽了,在新的公司遇到了新老板K。这就是我第五位好老板。
我还记得入职后我和她的第一次面谈。我们讲好工作之后,她对我说:“我在公司里和几个和你一样级别的员工私人关系都很好,大概我也是一个有年轻心态的人,如果你愿意,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上的朋友。”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私下里,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关系很是融洽;即使这头沟通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开心的点,那头聊起生活来也是没有隔阂。
她的工作经验比我多出5年,很solid,我坚信可以学到很多,不论是工作熟练度还是工作思维。
因为刚入职,很多工作都是刚刚接手,她会开始布置给我任务的时候,会分几次和我讲,第一次讲这件事在整个流程中处于的地位,涉及到做任务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次会在给我分配任务很久之前大概告诉我每一步该怎么做,又告诉我:“讲的太详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我会在下次要做的时候再和你讲一次”;第三次会在我要着手开始做任务的时候,手把手地教我应该怎么做。做的过程中,一直关注我,鼓励我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提问。做完之后,也会对我的工作提出实时反馈。
在发现我做错了事情之后不是责怪,而是提醒我以后预留更多的时间给他们检查。看到我开始进入新工作的磨合期,她建议我好好整理我现在做的事情,怎么样才能不出错。她会根据我的状况,会合理调整我接下来的工作,主动和其他和她平行的同事沟通和我调整工作内容。
不仅这样,她还主动提醒我并且给我机会在大老板面前表现。
所有的这些,让我入职两个月,在各种接触和适应中比较顺利,更有信心对待这份新工作。
记得中考择校的时候,班主任对考生和家长说,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这个学校如何,而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如何。像是高中遇到了不错的班主任一样,我一路幸运,在工作中遇到了这么多位好老板,很感谢。
盒子说: 这是盒子新的文集【朝九晚六】的第三篇文章,可以点击以下扩展阅读看说职场的其他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