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其实星期一就看完了,但迟迟未动笔,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里面读书方法其实我早就已经在用了。追究起来,这本书对我的价值并不多,有限几点,主要体现在这里:1、他指出了读书的阶段性,比如,先培养兴趣,100天看33本书,接着再一年看100本专业书,最后,在100天采访10位CEO。采访CEO和看书究竟有什么很强的联系,这个我还是不太理解。是不是指的是要运用知识?就是需要更大的那种权力和对事情的操纵能力,所以需要成为CEO呢!读书追及本身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强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意志做准备,而成为CEO可以有更大的对事情的操纵能力,其实也是在做准备。(是否是这样理解的呢!)然后这3个阶段,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第二个阶段,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去看这些专业书。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也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终于从销售部最后一名做到了销售部门主管。而后才变成了一个敢想、有婚姻家庭、有自己追求的人。就阶段而言的话,我已经过了第一阶段培养读书习惯的阶段。我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专业书籍,专业知识,技能积累的阶段。这我认为是很多初入社会的人几年内都开始积累的事。看了这本书后,我就买了一下子4本专业性的书。倒不是说我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读专业的书,增加专业知识。其更大的原因是我现在的感觉是不太想读一些别的书了,而是特别想获得成就感,通过读这些专业知识的书,因为这些马上能够用到实践中。本书主人公在,采访完CEO之后,思想又发生了一些转变,然后开始向更大的目标挑战,如一年看365本,其中我注意到,除了有一半的书,是领导力的书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书是关于人生目标激励的书。我想这些书应该是为一个人能够持续保持动力,而做的一些准备。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热情。以上是第一点收获。
2.书中提到的thx读书法,这个则演示是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主题方面的专家的知识建构之路。
3.文俊浩给本书主人公讲了他是怎么吸收知识的,其中包括听书,包括想象自己是作者,包括用心把那些话记在心里,包括经常听一些人生目标的CD,其中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听人生目标了的CD。从这我想到信念,想到保持热情,想到就已上社会的人来说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是最有热情的。想到什么样的人能够让自己的意志实现,想到我又该怎么做。对于这点可以去看成功人士经验谈。一个懒惰,散漫的人是不会活得太多的热情的。而任由一些事情仅仅只是随着时间顺其自然的发生,而不追加任何个人的愿望,即是毫无企图,对于个人来说,也是难以获得大的热情与成就感的。我要订一些稍有难度的目标,然后坚信自己能达到。那这些目标是什么呢!在这之前,首先我得知道的是,如果仅凭时间推移,我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一点点要求,这个提高的要求就是我的目标了。回顾一下哪些是自己正在做,而且还乐在其中的事。然后把这件事加上一点难度后变成一个个量化的目标吧。
比如,1、熟练掌握6种中单英雄,并在排位赛中取得MVP。2、每次上头布置的任务,自己要在再做一遍的时候比上一次时间减半。3、下次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在领完提纲之后能够用口述熟练清晰,比较快速的表达完全文。这些事对已经正在做的事是精进,还得留意的是一些手头上重要的,但还未做的事情。针对这些事情,我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这件事情定出时间截止期。比如,1、15天内,我要和所长面谈一次。2、20天内,我要联系导师,提示他我快回来了,并暗示他带我们出去考察。3、30天内我要回家一趟,解决一些事情。(这半年我过得真的很开心,很开心,感谢青春的学生时代发福利,让我还有时间去准备储备,还有时间去重审自己的路。感谢目前所在的实习地,给了我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感谢我家人,给我提供了一个还算无忧无虑的环境,解决了我很多很多后顾之忧。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强力的能给孩子支撑保护伞的父亲,这样他才有足够的空间条件,有精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明天星期一,现在还有半天假期,换做以前,我肯定不会考虑这半天假期应该有什么收益,事实上,现在也在考虑,因为这是假期要休息,还是好好把握上班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就今天而言,如果还有时间就把上一星期的项目,再回顾一下,重做一下。另外我希望养成一些新的习惯,经常留意观察生活中生活中的点滴,继续保持阅读,从书中总结真知,时刻关联己身,回想过往。思量改变,融于生活。从而不断变得更有能力更有智慧。以上全是第三点,这都是根据文俊浩说说要听一些人生目标的CD所引起来的。其后他也提到了听知识。关于这一点,我想到的是以前我用喜马拉雅听,那个时候觉得需要用整块时间去听,自己难以做到。我以后可以这样子,在休闲的时候,一边休闲一边听这东西,一心二用。接着他还提到一点想象作者的过程。关于这一点,我以后可以,看视频的时候,可以想象那些,打视频的人是,怎么去思考的去支撑他们做那些事情。最后他提的一点是,要对别人说的一些,感觉不错的话或者自己看到的一些话牢牢记在心。关于这一点,我要说的是不要做一个表面上服从的人。如果要接受一些观点,那么先去怀疑这些观念,无从怀疑的时候再去接受它。至少我是这样子的。因为我发现过往我所听的一些别的权威说的话。虽然记下来了,可是真正用的时候都是半信半疑,很多时候就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用。那我该怎么办?同时把这些处理后的话,牢牢映在心里呢?我可以这样,对这些话进行分类处理,并放进一个系统里。
差不多,这篇笔记就这样了。最后还有一点要提的是,以后我看完书还是应该尽早做笔记。越拖越不想写。如果当时有感触,就及早写在旁边。不管笔记好不好写,有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不要写完,就立刻发表。其实我星期一星期二写完,我可以拖到星期五再发表。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去酝酿去修改去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