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消息传出便激起千层浪,我也坐不住了。看看吉利这几年的销量,再看看奇瑞这几年的销量,想想当年奇瑞毕竟是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如今吉利却成功逆袭反超奇瑞,市场就是这么有意思——没有永远的老大,只看谁一直在努力创新突破。
前段时间看车,我跟朋友对奇瑞旗下的瑞虎很感兴趣。由于2017瑞虎7内饰太丑,不过很早就听说瑞虎7要改款,所以我们还是有一点期待,只是没料到最终改款的瑞虎7内饰好看了,但是车身一体却又同颜色了,无层次感也无运动感,让我们毫无想买的冲动。老实说,自从2017瑞虎7出来之后,汽车论坛有很多汽车爱好者的反馈,没想到最后的改款结果让大家还是有点失望。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同类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如果有机会,我也挺想和奇瑞的管理层交流交流:“你们是怎么考虑用户诉求,是怎么理解消费者眼中的好车呢?”
借此机会,我顺便了解了一下国内几大自主品牌的一些情况,主要是奇瑞、吉利和长城(哈弗)。首先,去网上看了一下这三家的车企品牌的销量数据。
数据粗略解读:
奇瑞vs.吉利:从销量趋势图明显能看到在13年以前,奇瑞基本上销量都是高于吉利的(虽然中间有几次差距小幅度缩小但基本上不影响),但是基本上从13年以后,吉利就开始爆发他的小宇宙,销量一直高于奇瑞,并且在17年销量同比猛增54%,不仅成功晋级百万级车企,还一跃排在了车企销量排行榜的第六位,表现十分抢眼;
奇瑞vs.哈弗:从销量趋势也能明显看出,从14年下半年开始,哈弗销量反超奇瑞(注:哈弗是后来推出的品牌,之前的销量都是长城下面)。虽然哈弗是长城旗下的车系,但是我希望拿出来单独跟奇瑞对比。(因为长城主打哈弗系列,真的特别专注专心,市场自然回馈了很好的销量给长城)
那么奇瑞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跑的最快的技术老大哥,为何后劲不足了,以至于在2017年销量同比2016出现24%的下跌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奇瑞不关注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再不思悔改,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奇瑞和吉利车企的发展之路。
中国车企第一代发展的目标:把车造起来。学国外技术,仿国外车型,然后逐步自主创新是第一代车企的基本套路。仍然记得初中的政治老师给我们讲奇瑞QQ时,大家内心的自豪与激动。凭借着市场口碑和技术实力,奇瑞自然成为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吉利、长城等车企也跟在后面跑着。不久奇瑞推出4个子品牌(分别是奇瑞、开瑞、威麟、瑞麟),认为“多生孩子好打架”。吉利也不示弱,紧接着推出了3个子品牌(分别是帝豪、全球鹰、英伦)。大家都是为了多方位抢占汽车市场,但是由于市面上存在多个品牌且多个车型差异不大,市场混乱,且汽车公司内部资源分散,就这样混混乱乱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接下来应该是中国车企的第二代发展目标:转型。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大家认为不仅仅是买一辆车,而是要买一辆“好车”。这个时候大部分人会开始选择买合资车。当然还是有那么一群人,考虑到合资车毕竟还是有点贵,同时也很希望支持国家自主品牌建设,于是高于4万,低于20万的汽车市场,就是自主品牌必须抓住的市场。奇瑞开始了“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紧接着吉利也有了“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奇瑞具体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的车型归于奇瑞旗下,主要保留了4个产品线;不过吉利做的更好更成功一点。因为当时帝豪卖的最好,吉利考虑到不能把这个品牌丢掉,于是把帝豪这个品牌变成了一个车系。到了10年,这一年也是吉利最为关键的一年——吉利收购了北欧高端汽车品牌沃尔沃,实为我国的海外并购经典案例!在收购之后,吉利充分将沃尔沃的技术和理念用在吉利上,自此之后吉利的造车水平可以说是呈飞跃式的上升。
后来,奇瑞第一个要冲击高端,花巨资推出了“观致”这款车型。虽然凯迪拉克的广告词“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伟大的开始”很对,但是观致这辆车还不具备市场推出的时机,所以“观致”虽然叫好但不叫座,尤其是起步价格16w,简直是国产车触不可及的天花板。此时,吉利一直稳扎稳打,以帝豪为根基,并且后续推出改变吉利的一款车,也就是“最美中国车”博瑞。当时博瑞的起步价是11万9千。设想一下,奇瑞推出一个A级车16w起,而吉利的博瑞是B级车,但是只要12w不到;另外博瑞有软内饰有漂亮的外形,对比下来显然博瑞的性价比优势更高,最后博瑞月产5000的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吉利也以此作为契机,抓住消费者的诉求,之后推出博越、帝豪GS以及远景SUV,基本上一推一个爆款,可以说吉利算是国产自主品牌中发展较为均衡的一位。当然奇瑞也有成功的车型,比如艾瑞泽5。不过如果奇瑞再不推出新的拳头产品,艾瑞泽5也就只能让奇瑞的破产再延后几年罢了。再说说长城,长城发现自己轿车不行,于是一心扑在SUV上。后来长城独立出哈弗品牌,并且以哈弗H6为根基,紧抓着消费者喜欢大车、动力好的车,内饰好的车等诉求,稳扎稳打,占据SUV的TOP市场。
吉利在14-17年这几年的口碑营造下,17年底最终推出了高端品牌领克。同时,长城也推出了高端WEY系列,长城的VV7和VV5反响都很不错。之所以吉利和长城的高端品牌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此之前都打好了群众基础,并且总是围绕消费者的诉求慢慢做出改变;而奇瑞在14年没有了解清楚消费者诉求,便推出了摸不着边际的高端品牌观致,定价策略也没有围绕消费者,最终导致现在品牌被卖给宝能的窘境。
奇瑞相对于吉利这么强劲的竞争对手,最缺乏的是“认真关注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的倾听。或许奇瑞粉会说“奇瑞技术牛,奇瑞一直在造好车”,似乎在奇瑞粉的眼里“造好车”跟“造消费者喜欢的车”是矛盾的。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的。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个车这么造是安全的是好的;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个车造的好看造的省油是好的。二者实际上不矛盾,车可以好看也可以很安全也可以省油。这个矛盾的背后,我认为存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奇瑞总是认为自己能研发技术好就行了,但是奇瑞没有好好研究当下瞬息万变的消费者市场。在以前,奇瑞只是矮个子中算高的,但是现在更牛逼的力量进来了,如果持续市场敏感度不行,不懂得倾听消费者诉求,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好车”,奇瑞是注定会被淘汰的。最近传闻,奇瑞新一代的瑞虎8采用全新家族设计语言,希望开春能给奇瑞带来好运吧。
很多领域也是类似这样。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场景会越来越少,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会越来越多,如果持续闭门造车,秀技术秀专业度,不注重客户反馈,客户就会慢慢慢慢地流失掉。我们最好晓得几个数字:
1、24倍:要知道,只有不到4%的客户才会抱怨发声尝试反馈解决,而沉默的大多数则直接投入到了竞争对手的怀抱当中。所以当你听到一个客户的抱怨这代表有24个相同抱怨的声音。去看看瑞虎7和瑞虎5的论坛,就能体会到了。
2、12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要一个不满意的客户造成企业的损失,那么需要12个满意的客户创造出来的利润才能平衡。
3、6倍:吸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6倍。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建议每个领域至少要保留一个“倾听消费者”的职能岗,只有这样,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出来的产品才能受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