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遇到一件让我非常想不明白的事,我想说服某小伙伴为集体出点力,但遭到了对方伤人的拒绝。当时我看到回复是对着手机流了很久的眼泪,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劝说在别人眼里变成是"道德绑架",我也不能明白,为什么对方不能为集体出点力,为什么总要让愿意付出的人去出力。
我带着疑问难过很久,虽然说事情过去了一周,但我不能像以前一样,在集体面前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我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在哪里受过伤,就在哪里有阴影。我怕在那个曾经让我很开心的地方又受伤,所以我变得很谨慎。
原本我想让这件事就那样过去,但下班翻看一篇文章看到敏感的字眼,它触动我敏感的神经。我很想弄明白,宣扬奉献属不属于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我们平时说的道德绑架,它是自私、有胁迫和攻击的行为。如果家长苦口婆心地说:"孩儿呀,你知道不结婚是最大的不孝吗?我希望你能尽点孝心,听听我们的。"做子女的也许听了会无耐地选择沉默。但如果家长暴跳如雷地吼:"不结婚,你就是不孝,养你有什么用,你不结婚我们就断绝关系!"这时做子女的也许听了就会跟着吼:"我结不结婚是我说了算,为什么要结婚才算尽孝,你在用道德绑架我!"两者都把结婚和尽孝挂钩,但因为言语和行为不一样,定义也不一样。
我们宣扬尊老爱幼,同是不让座,如果由站着的第三方善意提醒:“这边有位老人,麻烦你让个座吧。” “凭什么,大家都买票了,为什么要给他让座。”如果是由老人主动要座,态度恶劣:“你不懂尊老爱幼吗,见到老人也不让座。” “凭什么,大家都买票了,为什么要给你让座。”遇到这两种情况,前者我们更偏向指责不让座者,不会指责第三方,因为他是出于善意,他在宣扬美好。但后者我们偏向不指责不让座者,而会指责那位老人家,因为他倚老卖老,态度不好。
宣扬奉献和道德绑架,前者是提倡,情之以理动之以情,它不带辱骂胁迫的字眼和口吻,后者是攻击,是强迫。两者都是要求别人,如果因为别人不乐意接受,就把宣扬美好的东西看成是一种道德绑架,那这样的定义让人啼笑皆非:定义它的不再是事情本身,而是由被要求者定义,不乐意了,就说:你在道德绑架我!
为什么要宣扬奉献?
每个人都累,每个人都想在拥挤的车箱里有个坐着的位置,不是每个人都发自内心想站起来让座。但有了对自身的约束,就算在累的时候,在拥挤的时候,我们也会把位置让给更有需要的人。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这么多人遇难,我们很痛心,但让我们更痛心的是,如果当时有人愿意站出来,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但如果不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那人与人有多冷漠,需要被帮助的人有多绝望。
我不是一个大善人,我很少捐款,但遇到老幼病残孕妇,我会主动让座;遇到有女生拎重物,我会主动上前帮她们拎;遇到有人没撑伞,我会撑他们一段路;遇到不识路的人,我顺路的话会主动带路;遇到有需要帮助,我又力所能及的,我会尽量帮忙。第一次和朋友的朋友吃饭,她问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我说不是的,因为如果能帮又不帮,我反而会自责。
有人说,你说了那么多,我也不想改变自己,我就是个自私的人,我不会受道德的约束。我的文字力量不大,思想表达也不深刻,但我希望对他们说:不要太冷漠,人间还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