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庙最早建于公元72年,汉明帝时期。元大德末,庙旧毁。1317年重修并迁回现址"陋巷"。
汉高祖第一次以太牢之礼祭孔时,只有颜回和孔子一同配享。可见颜回在古代帝王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及唐之后不断受谥,逐步由先师、少师、太师、亚圣直至复圣公之号。
大家都知道,颜回乃孔子三千弟子之一,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被后人列为孔门七十二哲之首,实因其德行第一。
此行原本是赴曲阜孔子学苑学习,但因特殊原因,中途返回青岛。期间约有7个小时空闲。所以怀着崇敬的心情,特地专门寻到颜回庙去拜谒这位孔门先哲。
颜回庙位于曲阜古城的东北方向,庙前即是颜回街,庙门外大约80米就是当年颜回曾住过的"陋巷"(街),虽然只有石制的牌坊,然而足以引燃我们对这位先师在《论语》中的一段经典对话。
孔子赞叹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第六)。虽然住在偏僻的地方,饭食非常简单,但是仍能够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坚守志向不移。无论其他,仅此生动描述,顿觉颜老师之人生境界值得后学深深敬仰!
惟明独自一人,如侠士、若儒生,或穿行于庙堂之间登阶跨坎,或驻足于古柏遒松之间观庙瓦翘檐,或脱镜细考依稀碑文,或静穆穿越怀想复圣公与孔圣人相伴时的心境和胸襟……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供读者参阅。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名字的由来】
颜回,名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即漩涡激流中的水。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有人说,颜回的名字寄寓了“急流勇进”的处世态度;也有人说,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