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
见过老师的人都知道,老师身上有一种美叫知性美。老师一般都是读过很多书的,身上沉淀了书生气。
高中有位女同学,长相一般,读到高二时家里要求她回家当了村里的老师。时隔一年才见一面,再见面时,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美,她的眼睛变得亮晶晶的,"炯炯有神"就是那样子了。
她告诉我,当老师有很多时间,太过于无聊,加上她本身是个安静的人,于是天天除了上课就是看各种书籍。
虽然她只是安静地站在我面前,轻声细语地跟我说话,我却感受到了她脱胎换骨般的美和温柔。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那一次见面的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听说找了对象结了婚,当时觉得能够配得上她的应该不多吧!
再见面,又是好几年后。她已经辞掉老师的工作,跟随爱人出门做生意。我有点失望的看着她的眼睛,再也找不到那年亮晶晶的双眼,只有被生活改造满眼的疲惫。身上依旧有残留的温婉贤淑。
这就是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吧!
【2】
读书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
大学老师是六十多岁的上海老太太,身材略胖,一张娃娃脸,岁月的洗礼让她看起来更亲切甚至可爱。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那就是温婉吧!
我们都去过她家,不太宽敞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籍。老伴也是我们学校的教授。两位老人在一起,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画面美。
老师出生书香门第,喜静不喜动,每天的爱好就是看书,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爱书,读书,是个典型的夜猫子。
在她的身上,你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她总是笑颜如花,却置身于静谧的岁月中,慢慢体会清浅时光的唯美。她内心清澈如孩童,那一份安然安抚我们年轻躁动不安的心。像妈妈,又像朋友,更是恩师。
【3】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一个人认真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他的灵魂,沉淀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荷从小就爱看书,可惜,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书籍少的可怜。她什么书都看,只要是文字。
家里只有爸爸学习的毛选,她也似懂非懂的去看。后来看爸爸借回来的侦破小说,故事会。去舅舅家看表哥们的武侠小说。后来才接触到言情小说。
再大些,开始放假往邮局跑,看着邮局挂在头顶的书,使劲仰头看,有时候攒够了钱才能买一本《童话大王》或者《青年文摘》。
或者对书的渴求,在后来条件好点了,喜欢不停地买书,看书。
记得她结婚时,家里的婚房除了一张床,就是买的一个书柜。真的爱及了书。
工作后,依旧是爱读书的。先生也是喜欢读书的,这点志趣相投。所以,理所当然的,孩子也是喜欢读书的。
她说,或者因为看的书多?出门交个水电煤气,人家阿姨还忍不住问:你是老师吧?在哪个学校?她浅浅笑答阿姨不是。
还有一次去孩子学校有事,门卫登记好上楼的过程中,正好下课时间,遇到有同学下楼,同学都礼貌的弯弯腰:老师好!哦,原来给荷当成了学校老师。
因为你读过的书,洗涤了你的灵魂啊,让你脱胎换骨,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4】
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甘地夫人
荷现在会跟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书中的各种话题。拉进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像朋友一样相处。
她看到孩子在书籍中成长,写作文也能信手拈来,很是欣慰。
《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她觉得,读书,也是为了避免被生活琐事打磨得麻木不仁甚至成为怨妇。读书,还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书籍,可以温柔地穿透我们的灵魂并洗涤,施与魔法,将爱读书的我们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