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秘密,“我”句式与共情,约定践行日记
背景:昨天陪伴女儿写作业。我对女儿说,妈妈要交一篇作业,所以要用一下手机。女儿爽快地答应了。
交完作业又要在手机上写文章,因此手机没离手,直到女儿不开心地问我题,我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女儿暗示了几次,奈何愚钝的我也没意识到问题。直到我指出女儿握笔姿势不对后,女儿情绪表现得很不耐烦,口气不好地对我说,我明明握得挺好的呀。
意识到孩子情绪不佳,我提醒到,宝贝,你的大脑盖子打开了哦。
提醒之后我不再说话,给孩子留时间等待她情绪平复。
过了一会儿,我观察到孩子情绪稳定了,我对女儿说,宝贝,当我提醒你握笔姿势不正确,你对我口气不好时,我心里很难过,同时也有点生气。你知道吗?坏情绪是会传染的。
女儿:可是我握笔姿势挺好的呀,你怎么还提醒我?
(意识到我的提醒只是诱因,孩子情绪不佳还有其他原因时)我说,让妈妈猜猜你为什么不开心?一是妈妈说好陪你写作业,可是却一直拿着手机写文章没有用心陪伴,所以你很生气?(女儿点点头)你努力地改善自己的握笔姿势,只是不能一步到位,妈妈又不断提醒你,你感到很烦很沮丧?(女儿点点头)而且你写作业时,妈妈还唠叨,这也让你很生气,对吗?(女儿点点头)妈妈知道了,陪伴就要全身心投入,不是身在心不在,所以你最生气的是这一点,对吗?(女儿点点头)
我伸出双手让孩子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向孩子道歉,并和孩子开心地来了个约定:以后妈妈辅导作业时,第一不要唠叨,全身心陪伴;第二,当发现女儿握笔姿势不对、走神、有小动作时,敲敲桌子。
育儿反思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当坏情绪来敲门时,我们要学会驾驭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成为情绪的奴隶。
当孩子有情绪时,教给孩子积极暂停,并且和善表达出你的感受,孩子慢慢就会学会坏情绪对他人的影响和如何和善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沟通的基础是理解。共情是理解对方的最佳途径。当你知道孩子因何生气,你就有解决的办法了。压制、呵斥、指责、批评甚至殴打,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慢慢关闭了心门,不再与你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