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津市井
——读《俗世奇人》有感
张可盈
《俗世奇人》乍看之下,理解为庸俗生活中的奇特之人,细细品味,其实不然,那十八个世间的传奇之人跃然眼前。
该书为冯骥才所作,以清末明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各行各业中技术高超的老手。半文半白,带着天津市井方言之味,让人意犹未竟,渲染了强烈的清末明初天津生活气氛。
细品,全书以天津卫在清末光绪年间所具有的社会风貌。作者冯骥才白描出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是长在心上的,各具特点,从精短,轻快的文字之中,倒是突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点。
冯骥才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对人物所处的背景也有着出神入化的描写,仿佛那些奇人异事焕然眼前,混合着浓厚的“津味”色彩,如见其人似的。如,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此段则极为详细,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融合,展现出刷子李技艺超群,真才实干。动作描写的正面描写,摆,刷等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刷子李的熟练程度,刷子在其手中自然和谐,一点不违和,赛踩鼓点,可见他的技艺之精湛。一间屋顶子极难刷侧面描写,阐述了作者的主观判断,侧面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精湛。
冯骥才突出刷子李,张大力,泥人张这类人,衬托出他们对事业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反映他们强烈的时代工匠精神,委实令人敬佩。在此同时,冯骥才也有巧妙利用传奇人士来讽刺与批判社会现象或是人物的缺处。如,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此处是文章《酒婆》中对酒店老板在酒婆出事后的一段心理描写,作者是借对酒婆的描写来衬托出酒店老板,表现酒店老板的心绪不宁,与执迷不悟;以往酒里掺和水的酒店老板,死鸟贺道台等人的刻画,衬托出良知和道德的缺陷,讽刺了此类人的缺陷,也表现了作者的忧患,具有特点。
合书,那跃然纸上的十八个鲜活人物,彰显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不同阶级的人物特点,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不禁回想刷子李,张大力,泥人张等正义精神彰显人物,他们对事业理想的不懈追求,与顽固执着的精神,委实让人赞叹,值得一学。
想想我呢?暂不谈向他们那样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就连坚持的毅力都只能小小的搭着个边,何况其他呢?仿佛向来都是遇着个小事就忙打退堂鼓,做事还没摸这个头脑就半途而废,再小的挫折都难以抗拒,又何谈像泥人张,刷子李的技艺精湛,精益求精呢?看来,也是真得悟出其精神所在,与其好好学学了。
作者最后也说道,此类文章绝不再写。然而那些天津人早已活在我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