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晚上小家伙正在“练习”讲故事,爷爷奶奶来了后就更没了正形,一会儿要吃零食一会儿要玩玩具。
爷爷奶奶见状,一脸担心,说“这么小就这么懒不做作业,以后可怎么办。”然后一边催着小米粒“快过来练,再不过来爷爷打了!”
结果是越逼小家伙越逃。
我倒觉得,与其逼迫着孩子去学习去完成作业,去做那些“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不如去找到他们抗拒的真正原因。
没人喜欢被控制被逼迫。
五维里说,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对应的情绪和信念,一旦找到那个错误的信念,行为自然得到改变。
和小米粒聊过后发现,她不想去练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觉得自己再怎么练也没有××他们讲的好。而这个背后映射出的就是她的信念——“我应该要跟他们一样棒。”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呢,因为身边人的比较,也因为她有很高的自尊感。
“小米粒,你不用每件事都得第一啊,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做的最好的。如果他们做的好,那一定是练习了很久很久。…”
然后,引导她发现自己的卓越。
“××故事讲的好,别的不一定好啊。你想想,你什么比别人好?”
“英文,嘿嘿”小家伙原本失落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自我优势还挺清晰的。
聊完了后,小家伙却说“妈妈,可是我还是不想练了。”
我问她“那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行。”
给予足够的信任。
2.
人生的每一个经历都充满意义,想当初只想着更了解自己去学了心理学,加入安馨后又学习了教练领导力,学习了如何管理团队。
都说带团队就是跟带孩子一样,在育儿路上的我感触越来越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倾听、支持、信任、尊重和爱,他们自然会生发出自信自律等等优秀的品质。
压迫和控制,忽略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只会切断孩子和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像每次他们稚嫩地一直问为什么,一句“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就会扼杀她所有的好奇心。
很开心,我们现在的关系不是对抗,而是她愿意跟我分享自己所有的小心思。
这大概也是对我不断成长的自我肯定,不仅自己成长了许多,也影响了女儿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就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