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云楼前忆黄鹤

去年游黄鹤楼时,我们只顾着给大孙子讲解,那刚满两岁的小人儿被冷落在推车里,眼睛却亮晶晶地转着,打量着那飞檐翘角。谁曾想,今年在中山公园的卷云楼前,这小东西竟仰着脑袋,脆生生地喊出"黄鹤楼"三字,倒叫我一时怔住了。

孩子的记性原是这样奇妙的东西。他们不似大人刻意去记,却在漫不经心间,将那些飞檐的弧度、琉璃瓦的反光,乃至游人的笑语,都囫囵吞进记忆的胃囊里,慢慢消化。去年黄鹤楼前,我们以为他太小,不懂甚么历史典故,便只给大孙子讲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轶事。谁知那黄鹤楼的形貌,早已在这小脑袋里生了根。

我牵着两个孩子的手,站在碧波湖畔,忽然觉得这卷云楼与黄鹤楼确有几分神似。都是那般飞檐如鸟展翅,似乎随时要乘风而去。小孙子这一声喊,倒叫我重新想起黄鹤楼的种种来。

"这卷云楼虽不是黄鹤楼,可奶奶今天给你们讲讲那真正的黄鹤楼可好?"我蹲下身,与两个孩子平视。大孙子已经六岁,眼睛亮起来;小孙子才三岁,却也学着哥哥的模样,一本正经地点头。

"黄鹤楼啊,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建起来了。"我尽量把话说得慢些,简单些,"那时候孙权当皇帝,长江边上修起这座楼,原本是打仗用的。后来啊,慢慢变成了文人墨客最爱去的地方。"

大孙子插嘴问:"文人墨客是甚么?"

"就是会写诗写文章的读书人。"我指着湖面,"他们站在黄鹤楼上,看着长江水滚滚东去,就忍不住要写诗。最有名的一个叫崔颢,他写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连诗仙李白看了都说好,自己都不敢再写黄鹤楼的诗了。"

小孙子虽然听不太懂,却也咿咿呀呀地跟着念"黄鹤楼",惹得路人频频侧目微笑。我心中一动,忽然明白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不必等到孩子能认字诵经。那些砖瓦的纹路、江风的触感、方言的腔调,都在无声地塑造着他们对这世界的认知。

"黄鹤楼和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我继续道,"它被叫做'天下江山第一楼',因为站在那里,能看到最壮阔的长江,最繁华的武汉三镇。"

大孙子忽然指着卷云楼说:"那这个楼能看到甚么?"

我笑了:"能看到这片湖,看到那边的树林,看到你们俩可爱的小脸啊。每个楼都有自己的风景,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离开公园时,小孙子已经困了,趴在我肩上迷迷糊糊地还在嘟囔"黄鹤楼"。我想,明年一定要再带他们去真正的黄鹤楼,让两个孩子都好好看看。历史不该只讲给懂事的孩子听,文化的种子,越早播下越好。那些他们暂时听不懂的诗句,记不住的年号,终会在某一天,像今天的小孙子认出"黄鹤楼"那样,突然开出令人惊喜的花来。

归途上,夕阳将楼影拉得很长。我忽然记起黄鹤楼前那块"气吞云梦"的匾额。孩子的记忆,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吞下整片风景,然后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将消化过的世界,重新吐露给你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的暑假出奇的热,据说是最近十二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季,每天都是在35度以上,37度、39度、40度、41度节节攀高...
    那是醉着的马不由缰阅读 4,379评论 1 1
  • 2023年9月24日,我们一路高铁到达武汉高铁站之后,又转地铁来到了武昌区,到预定的酒店安置好之后,顾不得休息,便...
    叮_咚阅读 4,099评论 3 60
  • 一一登黄鹤楼一一 《明枫清诗词选》 远眺古琴台, 依稀看见了俞钟的风采。 近看龟蛇山, 浩浩长江东逝水。 登高黄鹤...
    明枫清阅读 1,131评论 0 0
  • 游黄鹤楼 傍晚,从酒店出来,天气依旧燥热。 ...
    指尖花朵阅读 571评论 0 0
  • 在黄鹤楼我也只是一个过客。何况我还有幸两次与它近距离对视,两次登楼远眺。而这两次中间隔着三十年的时空。 ...
    路人甲_9342阅读 3,081评论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