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旧居,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111号,一幢新式里弄的老洋房,背后记录着一代伟人人生中三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伟人我们耳熟能详——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学的奠基人,他有很多很多个称号: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等,他用他毕生的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奋斗了终身。
愚园路的老洋房其实是其外公的房子。钱学森一生中与这幢房子的记忆,一共只有三段,但却是人生中可以说最为重要的三段选择。
第一段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由于得了肺炎,当时医学条件都不发达,学校怕他的肺炎传染给更多的同学,要求他不要住校。这是他第一次住进了愚园路的这幢房子。
但是,当他病好回到宿舍时,发现由于他一段时间不住校,原本属于自己的床位已经被别的同学霸占了。好在愚园路的房子离学校不远,他想了想,算了,就回家住吧。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直到毕业,他都一直通学,从外公家到上海交大的那条愚园路,见证了这个未来改变中国科学命运之星的成长求学之路。
也是在这里,与鲁迅先生一样,他寻求着救国之路。只是两位伟人不一样的是,鲁迅先生发现医学救不了中国,真正能救国家的是国人思想的觉醒;而钱学森先生发现,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
但是,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相关课程,所以,大学时期的他在每天晚上的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里自学完了空气动力学全部的本科课程。你现在依然可以在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中看到当年他的成绩单,门门优秀,学霸体质。
第二段时光,婚姻。第一段的求学之路以最后钱学森赴美留学而结束。突然有一天,他说到父亲的来信,说自己身体不适,想见见儿子。收到消息的钱学森火速赶往家中,但在花园外就望见了身体硬朗的父亲在客厅内练书法。
钱学森正要生气,父亲说,我要是不这么做,你怎么会回来呢?你再不回来,媳妇可要被别人追走喽,我能不着急么?
原来,钱学森的母亲与蒋英的母亲是好友,年轻时就给两人订了娃娃亲。但母亲大人离开得早,儿子的终身大事就落单了父亲的头上。蒋英,著名音乐家,父亲蒋百里,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适逢蒋英在国外拿了歌唱比赛大奖回国演出,一时间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这可把钱爸爸急坏了。
就这样,钱学森去音乐厅找到了蒋英。据说没有玫瑰,没有巧克力,也没有钻戒,只有一个人走过来问了一句:“你愿意跟我去美国吗?”就这一句,拐跑了一个音乐家。
第三段岁月是他与太太带着年幼的孩子逃避美国人的监视回国后,他们一家人就住在这里。我们都听说过那段钱学森艰难回国的故事,因为它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新中国青少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与繁荣昌盛而读书。
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得以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根本和保证。在这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一天之际,当我们听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时,我们依然记得,如果没有钱学森,也许我们的两弹一星,还要再晚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