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19.01.23 @周英俊
学到两个最重要的点
1. 无论我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会有人被我甩在身后。
2. 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
阅读此书的初衷
最近在坚持每日复盘打卡,看到“清单”两个字就两眼放光,以为是清单指导类书籍,因此没有看书本的简介就开始看了起来。
对此书的整体印象
刚开始看的时候发觉63岁的布里特-玛丽是一位走进了极深思维定势的人,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着一套自己看世界的“独特”方式。她做事极度“完美”,严格按照自己的清单生活。她总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她说不出内心对别人的关心,害怕打扰别人,认为这才是“文明人”的做法。她认为自己是个不善于社交的人,属于她的地盘只有家里那个小小的阳台。
当她离开肯特来到博格,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当她开始融入人群后,她的“格格不入”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有点滑稽却很真诚。
慢慢地我知道了她很善良,十分善解人意,是个典型的付出型人格,从不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而总是在为他人做事的过程中汲取力量。
在博格的日子里,她渐渐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距离离开博格的日子逐渐来临的日子里,想要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做一番努力。最后有好几个选择交到她的手里,她意识到了她每次的选择都是为了别人做的。在最后的最后,经过她内心长时间的挣扎和孩子们的推动下,她做了第一次为自己做的决定。
看完后让我意犹未尽,我真爱布里特!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
1. 别害怕你的“清单”遭到“飞来石”的打断,欣然接受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要学会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拒绝付出型人格,不要总是在为他人做事的过程中汲取力量,而是从做遵从自己内心的事情中汲取能量。
3. 人有时候很奇怪,爱而不得便成了恨,在自己情况变得糟糕后,对那些在“好”的时候所热爱的东西会产生“恨意”。
印象深刻的地方
1. 在萨米去世后,孩子们通过热爱的足球而短暂地忘记痛苦。有瓣友说了一句话“
人要学会勇敢的面对那些在平庸生活里被抑制的快乐和激情。(豆瓣:@银谷)
以及书本里说的
激情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它要求我们如何冒险,有时候甚至需要放下尊严,忍受别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2. 在内心挣扎的时候,她说
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
3. 她说:
无论我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会有人被我甩在身后。
这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力量,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害怕“有人被我甩在身后”,坚持自己的选择。
4. 她一直不曾期待什么,如今,她63岁了,她发现
后来,“几年”变成了“更多年”,“更多年”变成了“一辈子”,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并非布里特 - 玛丽选择不去期待什么,只是某天早晨醒来,她突然意识到所有的期待都过了保质期。
快行动起来吧,别让你的期待过了保质期。
5. 在前面部分的阅读中,布里特-玛丽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个刻板的“文明人”,在她听到银行说的脏话后,她的内心活动把我笑翻。
布里特 - 玛丽从没听到过花样如此繁多的脏话,她甚至不知道关于生殖器官的词可以和描述身体其他部分的词组合起来用,连填字游戏里都找不到水平如此高超的语言创新。
6. 在阅读中,遇到了一段我当时不能理解现在勉强明白的话。
因为选择一种生活跟买鞋不一样,甚至跟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关系也不大。过日子的意义在于抱团,和另一个人身上的你自己抱团,还需要回忆、墙壁、碗橱、餐具抽屉等等来帮助你知道各种东西都放在哪里。
7. 布里特-玛丽真是个有智慧的女性。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8. 在萨米去世后,奥马尔和薇卡当然想要报仇,而布里特-玛丽对此的思考是
每一场死亡都不公平,每一个哀恸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责任人,然而在无情的理性面前,我们的愤怒总是显得那么无力,按照理性的逻辑,似乎没有人该为死亡负责任。可如果真的有人应该负责呢?如果你知道是谁抢走了你爱的人呢?你会怎么做?你会坐上哪辆车?你的手里会拿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