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很沉重的书,叫做《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战争,暴乱,打压,强奸,流离失所,甚至比这些字眼还残忍的画面数都数不清,本书的作者法齐娅·库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直到她的孩子们出生,她们的国家依然处于不安定的状态。
法齐娅,一个阿富汗伟大的女性领导者,出生在一个相对来说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领导者,爷爷也是,当地传统的观念是一夫多妻制,他的父亲有7位妻子,在爸爸娶了最后一位妻子的时候,她的母亲怀她有3个月了,她是父母亲的第8个孩子。父亲一共有23个孩子,重男轻女是常态,女孩在当地简直不被当做人对待,如同法齐娅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人管她,甚至把她放到外面去晒,这可是刚出生的孩子,不过,这个孩子是带着使命来的,没有被轻易击倒,反而她的母亲更加重视她,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把法齐娅和其他女孩区分而来。
从来没有看过阿富汗的相关书籍,透过法齐娅的文字,20世纪40年代的他们活得实在很艰辛,应该说能好好地活着下来,是需要智慧和运气的。
他的父母属于普通人中的佼佼者,父亲担任当地的领导者,经常出差,热爱帮助民众解决问题,我记得有个段落描述他希望政府可以为当地的居民休路,上级派人下来,但是没有任何表示,于是她的父亲把这位官员放在山上,让他体会民众的不容易,最终这件事办成了。
对外父亲的表现很优秀,但对内,就差远了,尤其是对法齐娅的母亲,经常拳脚相加,就连煮饭都必须把米粒之间分开,可见遭受的毒打多深,当时我就在想,这就是家暴,必须得离开,后来再阅读下去,发现母亲真的是一个伟大且智慧的女性,她的母亲是爸爸的第二位妻子,也是最爱的女人,她不仅要管理家庭一切事物,还得调节各个妻子之间的问题,与此同时,对所有孩子都抱有爱护之心,没有特别对待,为什么不离开呢,因为当地女人再改嫁的话,她的孩子几乎不会被好好对待(后来父亲去世,有的妻子改嫁,她们带过去的孩子几乎都很惨。)法齐娅的母亲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在心灵上也是被无数次折磨,丈夫的一次次婚姻,让她痛苦不堪,可是,作为妻子,她爱自己的丈夫,也敬佩他,愿意为他做所有事情。
如果不是阅读这本书,我压根儿没想到,那个年代的人是如此之苦,尽管我们国家在战况时期也是异常艰苦,但我们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不是很长,至少我们不会经常活在恐惧里,而阿富汗的人民,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他们的每一天。
后来开始发生暴乱,不法分子把他的父亲杀了,尸体都是偷偷地运回来,她们全家开始到处避难,在她四岁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她崇拜的爸爸了,母亲开始承担更多的重任。
后来塔利班人员入侵,加剧了当地人时时刻刻的恐惧和不安,出门随时担心被抓,一个语气或者看不顺眼,就把人往死里打,由于法齐娅的哥哥担任警察局的一个职位,她们相对来说,日子会好一点,但确不轻松。
贫穷,教育落后,政治腐败,许多人都是被逼着加入塔利班,尤其是女孩,不被认可接受教育,但法齐娅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坚决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是一场战役,母亲非常担心她出事,但她一心求学,其他人也没办法。正是因为接受教育,这个女孩的思维和眼界不一样,以至于后来她找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书中多次提到,许多女孩在10多岁的时候被要求出嫁,那些还没长大的女孩,就要忍受男人的蹂躏和践踏,并且不注意避孕,女孩一而再怀孕,身体逐渐变差,甚至在男人眼里,妻子的生命都不如一头猪或者牛羊,当地的生产条件极其差,我想,那些生存下来的女性得需要忍受多少痛苦,法齐娅有一个哥哥被突袭死亡,她的母亲痛不欲生,因为经常哭加上她自身生孩子太多,没多久就离开了,那个时候女儿还未成家。
法齐娅和意中人结婚了,对象是一个优秀的人,可是,很不幸,他被塔利班抓了 2次,受尽折磨,最后染上肺结核,妻子在怀孕期间,要想尽办法救出丈夫,还要工作,因为他们需要钱,丈夫需要治病,就这样,他们陆陆续续转换不同的城市,为了活下去,救必须逃离原来的地方,可见,法齐娅是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生活教会了她坚强,使命让她明白此生一定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每一篇文章,她告诉女儿的主题都不同,大致的内容围绕着信念,接受教育,相信自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使命,她的小女儿也是有着一颗当阿富汗总统的心愿,法齐娅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让她们接受最新的教育。
在此,我想表达的内容是,无论男孩女孩一定要接受正确的教育,唯有心灵和思想的视野打开,人的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时代会眷顾某些人,前提是他们拥有并选择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