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何须赶时髦?
近几年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企业面临很多问题。有贷不到款的,有融资难的,有资金链断裂的,有内部管理出了问题的,有转型转到一半不知何去何从的,有不知道是否转型而纠结不已的。
难道一切都是悲观的吗?答案固然是否定的。
纵观世界,中国正处于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强国的征途中。中国的私营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的贡献比重已经提高到80%以上。中国的企业家亦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企业家群体。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转变而且必须转变为具有真正竞争力的、更为贴近市场的企业,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明智的战略管理必不可少。众所周知,参与一个高成长市场并不难,难的是在高成长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并把战略资源集中投向既定的长期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家在果断出击和冷静自制之间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许多企业家之所以屡屡受挫,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赶时髦,企图抓住每一次商机。这种企图使他们过于贪心,反而因为拼命进行每一次的商机捕捉,反而导致了生意失败。
当下的中国有三类企业:一类是垄断型的,我们叫重产业;一类是红海,我们叫壳产业;再下来的一类,是未来型的商业。垄断型的重产业不是中国的未来,那些“中国制造”大工厂,像壳一样的企业,也不是。只有“大地商业”才是未来型的商业,就是这些大地商业,它们肩负着中国的未来。
有一个词叫“一亿中流”。中国的企业有千亿级、百亿级、二十亿级、一亿级之分,千亿级都是央企、大国企,不需要我们关注;百亿级就是民营企业百强,这些人也不需要我们关注;二十亿的都上市了。只有一个亿左右的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它们恰恰就是“大地商业”的主流。而多数人所从事的管理,便是这些“大地商业”的管理。
so,何谓管理?管理就是从客户出发,从产品出发,去对公司的全盘运营进行一个统管与把控。你可以这样思考:你的产品是什么?你的客户是谁?你现在的团队怎么样?你自己是谁?你要干什么?产品是什么?怎么做产品?怎么分析客户?怎么搞清楚团队员工?
【老板】、【产品】、【客户】、【员工】,恕我直言,以上四个词就是中小企业的全部。大企业讲战略、讲模式、讲愿景、讲文化、讲社会责任、讲跨国经营。但是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抛开一切虚妄华丽的外表,实实在在来讲,就是如何带好人,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而这四个词,最终都与企业的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理】
何谓【经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拆字游戏:经理=经营+管理。我相信企业的问题不外乎是经营和管理的问题。经营要解决的是如何赚钱的问题,是业务问题;管理要解决的是效率提升的问题,是非业务问题。经营与管理,就像自然界的阳与阴,虽然不同但又无法截然分开。
我们可以把所有企业的经营者分为三类。第一类善于经营,第二类善于管理,第三类既善于经营又善于管理(两者都不擅长的经营者在市场上是无法存活的,所以我忽略不计了)。我的观察是,只有第三类经营者存在的企业才能够做大,第二类企业很难做大,第一类企业只有恰到好处的机遇才能够做大。而其中的主要差别,就在于经营的能力,也就是危机处理的能力,所谓危机,无非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而已。
在这里我们不妨和自己身边的朋友做一个“Tell me a story”的练习,那就是每个人都说出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而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年轻人在其任职的上一家公司,他曾经花费60万做一个营销活动,结果一无所得。他给总裁递上辞职信,要为这个糟糕的结果负责。总裁拒绝了他,说如果你真的想对此负责,那就好好总结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失败,让我们以此为戒吧。四个月之后,他的总结帮助公司在另一个地方避免了一个超过200万的浪费。最后他说:每个人,每个公司都会有同样的经历,那就是,最难度过的日子反而是让我们成长最快的日子,危机是个人和企业成长的机会。
每个企业存活的期间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大了就变成危机。每个人一生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大了也会变成我们的个人危机。当危机来临,大部分人的态度是认为这是命运,这是环境,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因为当危机来临时,大部分人的心情是恐惧、沮丧、无能为力。当危机来临,大部分人的做法是闭上眼睛,消极等待,听天由命。
当危机来临,我们也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应对: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无法改变环境,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没有危机的逼迫,大部分人是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
稻盛和夫说:“成功的人一定经历过濒死的大灾难,生过大病或遭遇过很大的挫折,他的人生绝对不是终生幸福或一直顺利度过的。”
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自己用什么态度应对危机。我相信,应对危机正确的态度是把危机当做一生中最大的学习机会。
危机不是坏事,危机是机会;
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成长机会。
当危机来临,让我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成长机会!
各位企业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