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周末,连着接了2个育儿咨询,都是关于同理心的。一位妈妈说“听了很多线上课,都有提到要重视孩子从小的同理心培养,但重要性强调了很多,却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同理心是什么?用成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可以认为同理心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即把自己投射到情境中,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的问题,进而引导培养出能感知情绪、理解情绪并能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上个周末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刚好可以拿来举例,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分享给圈里的宝爸宝妈:
周末约了同事一家自驾出游,同事家也有两个宝贝,当天他们各自带了滑板和滑轮车两样玩具,而我家娃走的着急了点,啥玩具都没带。一路上我家大宝看着对方家的两娃,羡慕的不要不要滴,终于在午饭前还是没忍住,冲向了同事家二宝(四岁),想要抢他的滑板车玩。四岁小宝本能的在我家娃还没碰到他的滑轮车时就给了我家娃一脚,娃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也立刻回了同事家小宝一脚,结果自然是两家娃都很生气,扯打着叫喊着各找各妈。下面是我和大宝的对话:
我:”宝贝,你受伤了吗?”(说这话之前,我已经将大宝迅速拉离了争吵的现场)
娃:”他踢了我一脚。不过没事,反正我也踢回了他一脚。”(情绪仍然很激动)
我:你现在很生气是吗?
娃没说话,小脸还是气的红红的。
我:脚还疼吗?妈妈给你揉一下吧。
我搬过娃的脚一边揉一边接着说:
我:那你现在可以告诉妈妈小弟弟为什么要踢你一脚吗?(这实际上就是这次小争端的导火线,我之所以这样问是想让娃自己先分析一下这次争执的起因)
娃:反正他先踢我的(娃自知理亏,但还是小声嘟囔着)
我:小弟弟先踢你是因为他害怕你抢走他心爱的滑板车,如果你不去抢,他就不会无缘无故踢你的,对吗?你们刚刚还一起玩得很开心,不是吗?
娃不做声了。(情绪已经比刚才平静了一些)
我:妈妈知道你也很想玩滑板车,但是你要先和小弟弟商量,你可以问他愿不愿意把车给你玩会儿。(这实际是在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孩子怎样表达和沟通)
娃:我之前问了,他不给,还老逗我。(娃这时情绪开始转为了委屈,眼眶有点红红的,因为在他认为,自己已经先和对方借了,对方就应该借给他玩)
我停了停,把娃拉到身边,爱抚的摸摸他的脑袋,用行动让他感受到我对他委屈情绪的理解,接着说:
“妈妈能体会到你的心情,你先和小弟弟沟通希望能玩他的小车,你做的是对的,妈妈很高兴你已经能做到先用嘴巴来沟通。但是,妈妈希望你能明白,滑轮车是小弟弟的,所以小弟弟有权决定借不借给你玩。换做你是小弟弟,你正玩着你最心爱的乐高时,别人问你借你手里的乐高,你会给吗?”(引入了换位思考)
娃使劲摇了摇头。
我:那如果别人看你不给就来硬抢,你会怎么做?会不会也像小弟弟那样防卫似的主动出击?(这里,我已经把小弟弟的行为归入了正当防卫,目的是让娃明白对方的攻击行为不是恶意为之,再通过换位思考让娃体会小弟弟当时的心情)
我:所以你看,小弟弟也没错是吗?他只是不想借给你玩他现在最想玩的玩具对吗?
娃:嗯
我:大宝真棒!(及时认可和鼓励是为了让娃能继续听进去下面我的“道理”)那下次你再想玩别人的玩具,你和别人说了,人家还是不理你,你该怎么办呢?(考虑到现实可能发生的冲突,提前做好方法引导)
娃:我可以等他不怎么玩的时候再去问问,说不定他就会借给我玩了。
我竖起了大拇指,给娃点赞。
我:大宝真的长大了,有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了。那如果人家就是故意逗你不给你玩,那还去抢吗?
娃:那我就来找妈妈他有玩具玩,我有妈妈陪,母子俩哈哈哈的笑成了一团……
(后记:到了晚餐前,我陪着大宝去找了同事家的小弟弟,为中午踢他的一脚道歉。我在娃的情绪过后还是坚持“知错就改”的教育引导,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了情绪在作怪,娃的理智让其更愿意服从“认错”这件事。小孩就是小孩,小弟弟这时大方的把自己的滑轮车借给了我家大宝,两人一起玩得高兴极了!)
写完今天的育儿分享,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同理心不仅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着力培养,做父母的如果能在育儿之路上不断修习这种能力,养成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在遇到育儿冲突时能习惯于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就是娃,或许就能打通成人和儿童世界对话的壁垒,理解孩子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行为,也会有更理性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是的,用同理心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行为,作为父母,我们一样在路上,此文献给所有能链接到的宝爸宝妈,愿成长的道路上你我共勉。
(End)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或做其他使用,请先后台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