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则12岁湖南少年弑母的新闻,我愤怒心塞伤怀,良久才缓过神来。
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人父母竟还有性命之虞!
自古以来,子女反噬的故事鲜有耳闻,而如今这些年,我们身边这样的新闻似乎是越来越多了。为什么父母对儿女的爱和教养换来的不是儿女的感恩与珍惜,而是儿女的不满与仇恨?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值得想一想。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血浓于水让父母和儿女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古语说“虎毒不食子”,何况人乎?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讲,绝大多数父母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父母,他们像春蚕、像蜡烛一样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儿女。
但是注意了,父母主观意义上的爱和孩子主观意义上的感受有时候却是大相径庭。通俗点说,你觉得你的所作所为是在爱孩子,可是孩子却是一百个不领情,甚至还生出怨恨。
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是会爱却是一种能力。想爱不等于会爱!
看过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女主角钱小枫与男主角宋建平的离婚故事,他们的婚姻最终走向绝境是因为彼此不爱了吗?当然不是,就是最后他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他俩还爱的深沉。只是那些年的猜忌、打闹和误会让大家都累了,累到再也没有勇气和力气在婚姻的路上携手走下去。
爱情如此,亲情亦是。所以,所有的父母请记住你们不仅要爱而且更需要会爱。爱是人性的本能,而爱的能力却需要修炼。
什么样的爱才是会爱呢?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愿意听还不烦呢?这些都是当代父母需要面临的新课题。当90后、00后扑面而来,新的环境、新的思潮、新的一代使教育已经不能再用吼骂斥责加棍棒教育的老办法了。
我们再看看前面的例子,当那位湖南母亲发现自己孩子吸烟时,顿时火冒三丈拿皮带抽打了孩子,而孩子则心生怨恨,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将母亲活活砍死。孩子才六年级就学会了抽烟,这事摊哪个父母身上都受不了,但是这位母亲采用了粗暴的教育方式——辱骂加体罚,后来孩子恨红了眼动了刀。但是,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孩子动刀是一时之气吗?我想正是他多年积攒起的对母亲不满和怨恨情绪的总爆发才让他拿起了菜刀,正所谓,压死骆驼的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而行凶后孩子的表现也很让人震惊,他不仅冷静,而且被警方带到案发现场指认时,脸上还挂着微笑。当我们纷纷指责这个孩子冷血残酷的时候,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由于多年的母子情感疏离,在这个孩子心中,其实母亲已经不再是母亲,也许母亲还不如一个从未管教过他的陌生人。
在这里我并非想为这个孩子洗白,我是想表达,爱而不当与害无异!未成年人的思维远不成熟,他们很难体会父母责骂中的恨铁不成钢之爱,他们接受知觉的引导,常常跟着感觉走。父母的斥责、辱骂甚至体罚,在他们看来这哪里是爱,这全是罪过!
那孩子应该怎么管教呢?
在管教之前你得先连接。连接就是先让孩子情绪安全,在理性的思维状态下感知你教育他的善意——“妈妈爸爸不是在挑我的刺,他们是真正爱我,希望我更好地成长”。在连接的过程中,你就需要和善,要有温和的态度和温柔的语气去表达你的思想和要求。孩子虽不成熟,但是有效的连接、和善的态度会让孩子放下叛逆,理性地思考与倾听。“和善”在这里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坚定,是原则性,这种原则性不因外部环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变化而变化,它是恒定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观点与要求。对于坚定所对应的原则,家长无需强求,孩子一时间可能做不到,但这些原则是方向,需要孩子明确。长期的坚定,当某一天这种原则自动深入孩子内心时,那么孩子就自然而然地会遵守它,从而达到自律。
教育就像煲汤一样,得小火慢炖,时间足时它自美。
下面具体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
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法不是与孩子对峙和说服;恰恰相反,这时父母最适当的处理方式是你们走开到另一间房子去。有人会问:“那他(她)以后还不反了天了?”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但是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孩子情绪安全的时候再沟通。这样,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情绪对了,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稍后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心平气和地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到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这样对我们都好”。
和善不是娇纵,坚定不是强求。和善是方式,坚定是原则,和善而坚定打造高质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