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尔浪洼
前几天,接到一朋友的电话,谈到了他的烦恼。他说,他的公司最近招了几个能力非常不错的人来上班,但最后却一个也没有留下来。
我问为什么?他说,主要是态度和配合度的问题。他特意跟我强调,面试时,虽然他是老板,很忙,但因为岗位重要,所以自己也都全程亲自参加了。聊下来,他觉得最终选择的几个,专业能力都挺强,工作理念也挺好,可是,上班后,就是跟其它部门弄不到一起,问题频出。
其实,我朋友的公司在用人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企业管理和人才应用中非常常见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还更多往往出现在工作能力强的人身上,并且也可能是导致一些工作能力强的人离职的根源所在。
有人可能会说,我工作能力强就好了,你对我态度要求那么多做什么?我才不要低声下气做人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不伺候你,跳槽总行了吧?当然行,但你还真别太自负,去新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唉,那边厢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到时候还是如这边厢一样,还真不留爷。
这里之所以提到并强调态度的问题,不是说来的员工,见了老板都要像孙子,笑得像向日葵,或者说要做了员工就得夹着尾巴做人,见人都点头哈腰。不,这其实并不是工作态度。所谓的工作态度,是指,在工作中,与其它部门发生分歧和冲突时,你持什么态度。是积极解决?消极应对?唯我独尊,分毫不让?还是可以本着公司利益为大前提的条件下,有所坚持,有所妥协,以最终能把工作做好为前提,去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说真的,很多能力强的人去到新公司,但就事论事,说业务能力,堪称优秀,可是,一旦出现配合和协调的问题的时候,就不敢恭维了。有些人过分纠结在自己的自尊上,有些人则是屁股决定脑袋,唯自己的利益是瞻,根本就不在乎公司的大利益,也不考虑自己的不调整或者不通融,会造成其它部门很多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投入。
坦白说,这样的人,其实也是不合格的,算不上是真正的人才。他所谓的“能力”,是应该要打引号的,或者可以说是不全面,不足够的。
实际上,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偏管理型的人才,是要分两个向度来衡量和评估的。一是专业能力,也叫工作胜任度;二是配合度,也叫做公司胜任度。很多人只理解狭义的人才,也就是工作胜任度,包括很多的人资部门在理解上也可能有偏差,所以大家在这个向度上考核的可能要严一些,但却容易忽略掉另外一个方面,这也就是公司胜任度的考核。因为这个度不太容易靠谈话和面试辨识出来,往往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才能知道。
何为公司胜任度?就是指一个人是否能表现出和公司文化相契合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之所以在跳槽换公司之后,不适应,或者无法融入进去最终被留下来的原因,大多处在公司胜任度上,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配合态度上。而且,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理解到这点,总是以为工作能力就是一切。结果导致与其它部门的同事合作不好。其实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并不需要孤胆英雄,团队配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团队配合,整体的效力就发挥不出来。而再厉害的人,也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所以能协作会配合也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公司胜任度在另一个方面开始显得很重要。当公司某一事业体因为市场改变而必须转型时,必然会有组织调整与重组的问题。此时,对员工工作能力的需求,可能会与以前大不同。此时若只具备单一职位技能,大多只能被解聘,或者自己挂靴而去。但如果这个员工不仅拥有特定的工作技能,还具备符合公司期待的工作态度的话,他可能就不会被遭汰掉,可以被调到其他部门工作,而且很有机会被继续委以重任,持续贡献价值。
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应聘的时候,除了专业能力过关,工作胜任度好之外,也要记得,态度很重要,也就是“公司胜任度”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工作胜任度是轴承,确实是干货、硬货,但是,若轴承不转动,再干的货再硬的货也没有价值,至多可能就是一块漂亮的废铁。而公司胜任度,则就像是润滑剂,虽然大多看不见,但却融物细无声,可以保证让每个零件紧密合作、顺畅运作,共同为公司创造成果。
-the end -
✤作者介绍:古尔浪洼,工作二十年,足迹遍及珠三角、长三角。做过从工人到副总裁的几乎所有职务。业余时间喜欢码码字,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