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众文学的梳理

大众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众文学可以指代一切大众的文学、博得大众喜爱的文学或民间文学,包括歌谣、乐曲、诗歌、忏悔录、连环画等等。狭义的大众文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从社会文化学方面看,大众文学的兴盛与民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审美与艺术的生活化有关;从形态上看,大众文学的题材总是体现某种群体无意识——性与暴力,而这种群体无意识的艺术化呈现就决定了大众文学的愉情功能。但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文学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表达。

大众文学逋一诞生就与大众传媒相结合从而获得广大民众的喜爱,进而对传统的高雅文化形成冲击,引起了众多文论家的讨论。对大众文化的讨论大致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模式: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精英主义模式和伯明翰学派的大众的或民主的模式。

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了大众文学的商业性、可复制性等特征,并认为正是大众文学培养了无反思能力的个人。伯明翰学派站在本土研究的立场上,批驳了剑桥学派的保守主义和文化精英主义观点,认为读者的阅读潜能是他们抵抗大众文学商业性侵蚀的保证,同时否认传统的“大众文学”的提法并代之以“共同文学”。

法兰克福学派与伯明翰学派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对大众文学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各自的理论也有所局限,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市场经济对于读者的规训作用,后者也过分迷信读者的阅读潜能。在当今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文学日益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要现象,而大部分文学理论的观点仍然收到传统精英文学观念的影响,忽视或有意忽视了对大众文学的阐释,在新的时代,如何构建新的文学理论研究模式,使之能够适应社会领域内文化生活变化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