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5日~3月27日
内容:全书
地点:寝室
老师可能有些奇怪这将近两周的时间我为何没有更新一篇读书笔记,抛开我个人的懒惰,另一点就是在这12天的时间里我又一次仔细读了一遍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这本书,第二次阅读仍然碰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结构主义与大众政治这两个板块,仍然有非常多的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我并非没有收获。
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文化研究找到了新的切入口,过去我一直将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理论奉为圭臬,但伯明翰学派毕竟是属于文化研究学派,仍然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态度俯视大众文化,虽然就阿诺德主义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实本书作者约翰·斯道雷是不赞成这种视角来考察文化的,他宁愿去标榜失去了批判性的民粹主义,以求得对阿诺德主义的批判,所以说,伯明翰学派的研究必然具有其局限性,而且在对文本的研究上也缺乏理论成果,于是我开始在本书中寻找能够作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补充的理论,我得出的结果就是后现代主义以及约翰费斯克的消费主义与民粹主义视角。
后现代主义据我阅读得出的印象,由于由美学领域而来,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文本实践的视角,特别是在流行音乐研究这一块,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话语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与现代主义对抗,其对抗的就是阿诺德的文化精英主义,而对于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分界,后现代主义是提倡消弭其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透露着民粹主义的无力感,但是这种在我看来草根式的研究立足首先符合我个人的兴趣,其次也符合现今互联网时代的现象特征。同时将商业与非商业艺术之间的分野也消弭,虽然容易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混为一谈,但是撇开政治因素不谈,这的确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后现代主义的另一点让我非常认同的就是鲍德里亚的拟像文化论,其提倡:原本本身并不存在,而全部都是与原本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进而推导出了一种超级真实主义:对虚构角色注入现实情感。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适合对经济场域中的迷文化做分析,例如偶像文化、电视文化、同人文化等。
后现代主义也有专门对电视领域的分析,而这也是我今后准备转向 的一个方面。
另一点我受益匪浅的就是迷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将迷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一并提出,可以看出这本身其实是两种文化类别,但是在目前看来,迷文化更像是亚文化的另一种诠释,或者是青年亚文化的一个分支,迷文化非常普遍:同人、偶像、字幕组迷群,都可以称之为迷文化,而这些迷群难道不能被算作是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类别吗。
再次精读了一遍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我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即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对影视剧的考察,但是我尚不知道这其中的研究价值与可行性,这可能会在我今后进一步阅读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