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和朋友下班回家的时候,路边上一位清洁阿姨拦住了我们,拿出手机对我们说:“能不能帮我看下手机,把歌停了,我不知道怎么关”,说完,她把手机打开,我便伸手把她手机上的歌给关了,阿姨一看歌停了,笑了笑说:“它一直唱我也不知道怎么接电话,电话打过来都接不了,我又不会弄,都是看到路边的人让他们帮我弄的”这时站在我身边的朋友便说:“那要不你电话报给我,我给你打过去看看能不能接”,说着朋友一个电话打过去,阿姨的手机却毫无反应,朋友看着自己的手机又看看清扫阿姨的手机,有点疑惑,我也盯着阿姨的手机看,突然反应过来说:“她是不是开飞行模式了?”朋友来了句:“噢,对”调回正常后,手机终于拨通了,手机交给主人我们便走了。
走在路上,我对着朋友说:“我觉得你有一点特别好”“什么?”“就是会很热情地去帮助人,就像刚才我也会帮,但是我可能没有你那么周到,可能我关完歌就没了,但是你还会去想着给她回拨一个看看能不能听,教她往左边滑是拒绝,往右边是接受,我觉得你这点挺好的”朋友却说:“这要看人啊,有的人不懂就多帮一下啊”,不管怎么说,在帮助的过程中,看到朋友的行为,我能发现自己只能有亲切,却没有热情和细致,也是因为她的“热”于助人让我明白为什么她能很容易的自来熟了。
值得肯定的是---热心助人倒真是一种良好的教养,只是有时候助人时我们热心不是很足,缺了点一鼓作气好好帮的决心。
关于另一件助人的事我是从朋友那听说的,有一天她坐在公交车上,靠站时人陆陆续续的下车,一位老奶奶走到下车区时门已经关上,因为下班时间,车上人多也嘈杂,老人家声音小,司机师傅听不到,正准备开车时,突然刚刚下车的一个小学生跑向前车门,对着司机说:“等一下、等一下,有人要下车”,后车门开了,老人家下了车,朋友说:“我原本以为那个小男生是老人家的孙子,所以才会跑去前面叫司机开门,后来才发现,小男孩是别人的孙子,和那个老奶奶没有关系,有点感动”,我听着,淡淡地接了句:“是挺感动,现在小孩都挺好的”,朋友又说:“现在就是两极化啊”,我不明所以,朋友便解释道:“就是小孩有的好,有的不好,老人也是,有的好,有的很坏,挺两极化的”。
这个“两极说”有点太绝对,没有做什么特别极端的事情都不能说坏,绝大多数人有对人好的一面,也有对人不友好的一面,不友好的时候多是带着防备心或是被触及到自己利益,比如说小孩不想和某个小朋友分享玩具,就会生出讨厌或者隔离的样子,老人家也许觉得你的某些行为他们看不惯或者感觉你对他的儿孙不好、又或者是你碰坏她的某些勤俭节约一辈子的东西,他们就会对你产生反感,不好的情绪反应在人的脸上,我们都是能察觉出来的,感到别人对自己抱有不友善的表情或态度时,不管她做对什么事,我们就会认为那人不好、那人很坏。反过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坏极端”的人也没什么错,只是刚好你不是能让他/她给出好感和喜欢的那个人而已。
高尔基说:“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个“永远”实在是太夸张,毕竟人都不是圣母或耶稣,不可能对谁都好,只能说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