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工作比较繁忙,几个大型的展会接踵而至,每天都忙到很晚,因此读书进度一度滞后,后面需要追赶。
云端对话对三大城市群的历史成因有着周密的推演,但是对于未来为什么会出现超级城市群却缺少详细的论证,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疑问,本周我开始同时阅读陆铭先生的著作——大国大城。
这本书会与云端对话形成很好的互补,因为云端对话侧重解读三大城市群的过去,而大国大城却是从现实的困境出发面向未来的追寻。
本周阅读及思考收获如下:
1.自1998年开始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收入形成了中央占大头地方政府占小头的局面,这种税收制度的直接后果是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剧增。同时,由于地方大员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短期政绩需求迫切。一边要短平快地“发展”,另一边却是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恰巧成了解决这个矛盾的便捷抓手。
一方面,低成本的地价吸引了大量开发商,批量复制楼盘成了开放商迅速发家致富的捷径,由此在许多三四线城市商品房供求关系扭曲,形成了大量的空城鬼城。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争相建造开发区,通过低税收、低环保要求等手段引进了许多雷同的产业,从而导致如今所谓的产业过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了产业升级,即调结构,由工业建设转向服务业。而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人口大量聚集,只有人口数量足够多,才能形成更细分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这就是云端对话所谓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2.童大焕和风格纯粹认为城市化的发展是遵循市场规律的,所谓的政府规划都是过于自负的表现,终究就是一个笑话。由于阅读不够深入,我现在还无法站在宏观角度看清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但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换个角度,从微观层面得出一点启发。
据说童大焕在房地产投资领域收获颇丰,很多人为此还花钱请他做置业顾问,并取得很好的收益。用童大焕的话说,他的投资理念是不看市长看市场,不迷信规划而尊重规律,那么,这是不是从一个角度说明市场的力量战胜了政府的规划?
3.从我现在所从事的会展行业来看,但凡是政府组织的展会,往往投入很大效果却是门可罗雀,不得不花钱雇些大爷大妈来刷数据。而由主办公司根据市场热点组织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却是一票难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信市场而不要信市长才是明智之举。
以上内容是本周阅读的一点收获,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