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子
报名这次行动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写作技能,明月说到的其他的编程、英语、演讲等等后期再说吧。先掌握写作的技能,然后再以写作的技能为基础,把习得的经验和方法移嫁到别的方面,获得更多技能的提升,这是初步的思路,在发现更好的方法面前,就先按次策略执行吧。实际上,这也是在看完《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精要主义》《成功、动机于目标》这三本书之后的体会,这也要学,那也要学,收效可能反而不好。
1 坦然面对现实,对自己宽容一点
我报名行动课是8月份,但课程推迟了,所以这三本书对我来说,已经看了有两个月,相对第一次看,已经有了一些实际的运用体会。
原来工作中每天要处理几十件事,现在还是需要处理几十件,这是现实,现实不会因为看了一本书就会变得更少。区别在于运用书中的道理之后,可以及大地放空自己的内心焦虑,特别是有几项工作都很急,同时需要处理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焦虑而大脑空白,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看完书后,我就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焦虑、紧张的情绪会产生,以至于阻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其实就是因为想要把每一件都做好,做不好会有挫败感,实际工作中,领导很少有过责备,但即便这样,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或者说自己很讨厌挫败感,这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事情太多,做不过来,即便制定了优先顺序,但必然有一项做不完,那么就去坦然接受这个结果,尽可能做好其他的几项就可以了。每当自己这么去做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也很奇妙,效率反而会变高,最终能够把事情都做完,质量、效率都比原来有很大的提升,还有还带来成就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我想这也是一大提升吧。
4 量力而为,对自己好一点
有了一点小改变,获得了一点小成就,但是想要通过工作提升收入,还需要做足准备,回报这东西不是一时半刻就能体现出来的,所以需要自己对自己进行奖赏,也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以前都是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后来发现,这样做其实有些吃亏,虽然说吃亏是福,但是有些成果可以通过调整一点策略就能够实现的。我琢磨了好久,然后得到了一个策略,就是工作中,少加点班,把一本分精力挪出来用于写作,为了让写作短期有一定的收入,那就先从公司内部开始,我想到了两个地方:
公司微信公众号,公司的报纸。
文章写好后就向这两个地方投稿,收获简直处于意料,一遍公司级的要求就比较低,并且还有编辑帮忙改稿,因为写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写出好文章的人真的是稀缺),每次改稿的意见,都是不小的收获,同时还有稿费,也等于是一举两得了。两个月下来,有两篇文章发表与公司报纸专版,加上公司还有两倍稿酬,可以说,这次行动课还没开始,我就先把报名费赚回来了。
3 放弃美美的诱惑,走自己的路
在行动课期间,看见小猫妮的思维导图用得非常漂亮的,突然就有很大的冲动去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因为自己买了很久的Xmind,平时也有用,但是效果一般是这样的,短期感觉很有效,长期就没什么明显的感觉,看着别人能玩的这么纯熟,心里不是滋味,一直对次耿耿于怀。但细想一下,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精力的分散,虽然用思维导图对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也许会更加好,但是在掌握这种快速的工具使用之前,应该先缓一缓,过几天再说吧,可以先把资料收集起来,以后再专门制定计划学习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眼下的首要任务就是:
行动课 = 听课 + 笔记 + 作业
听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发现:
首先,听的时候,戴上耳机比不戴耳机的效果要好,不戴耳机,容易有外界的干扰,容易分神,而戴上耳机之后,专注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其次,听三遍比听一遍的效果要好,第一遍,大多的精力用在了满足好奇心,哇!老师原来是这么学习的啊;哇!原来别人真的做得到啊;咦!老师做过销售,那这个课程会不会是销售的套路呢?自己要不要去研究一下销售的套路,以便后期把自己的东西“忽悠”出去呢?......
听第二遍的时候,在意的就不是这些了,就会筛选掉一部分信息,比如说,会不自觉地想哪些内容虽然很好,但是对自己没有用,应该暂时舍弃,哪些内容只对别人有用,自己没办法复制,也应该舍弃,这样收获的就不一样了,也印证了《精要主义》要点。
到了第三遍,就会去思考,老师出这个课程的潜在逻辑是什么,她是如何进行排序的,这个过程和写作似乎如出一辙,这时候,就切入到了自己报名行动课的目的“提高写作能力”,这种课程架构的编排,其实就可以嫁接到写作技巧上面来。
尾声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写完鼓起勇气分享,这是在第一节课程里面学习到的技能,刚开始,入群的自我介绍都能感觉到一股自卑袭来,别人那么厉害,我自己呢?最有成就的一件是是啥?感觉就没有什么有成就得事情啊。
但是,硬着头皮做出自我分享之后,就有勇气做后面的分享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有些拙劣,也许入群的自我介绍,就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