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突然有项不是我负责的工作交给我,临近上报日期,前期未做任何准备,很多问题一头雾水,心中不免有抱怨。怎么办?
想起俞敏洪说过,抱怨在某方面反映出来的是能力问题。的确,如果这项工作我很懂,很擅长,交给我就交给我,最多花些时间去完成即可。而现在不只是花时间的问题,还得投入学习,花精力把这项工作整明白。
当然,这也反映了舒适区问题。我们大多时候只愿待在舒适区内,所学够所用即可,当遇到所学不够所用时,主观感受的第一反应是排斥、逃避和远离,能找出很多不做的理由。
但当现实不允许我们如此时,不想干也得干,于是拖延又产生了。通过拖延去对抗,制造一种我可以不做的幻觉,可临近deadline时这个幻觉就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抓狂。抓狂之后,除了工作没做好不好交差外,还会自我否定,认为这份工作不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做不来,而这又会影响下一次工作的完成。遇到问题不愿突破,那就只能缩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再遇到问题自然还不在能力范围内,依然排斥,如此便进入了一个负反馈循环之中。
想想都觉得可怕,我可不要陷入这样一个循环里。打破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问题。先走进这团迷雾里探探路,究竟难在哪?哪里不懂?或许这项工作只是因为之前没接触所以困难被夸大了呢。
好在这项工作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还有很多其他同事一起,可以向他们请教。
两天工作的结果证明,我做到了。通过自己琢磨和他人帮助,我走出了这团迷雾,并且还在期间帮助了别人。现学现卖,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不想学,没门!下面的同事等着你学会去教他们呢。不知道学什么,不可能!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应接不暇。这种学习过程感觉很棒,退缩、偷懒想都别想!
回头看,从接手到学习再到完成,虽然一开始有情绪,但整个过程却收获满满。锻炼的不仅是直面问题的勇气,更是短期学习的能力。
此外,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很多事情表面看似不理想,第一反应是排斥,但,别急。这个排斥其实是讯号,它是在提醒你,有个问题探测到了你的能力边界,你是想拆掉边界继续往前走?还是想原路返回?
想清楚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排斥与拖延也就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珍惜问题,因为有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有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问题是自我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是助推器。循着问题,找到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
最后,真心感谢全程帮助我的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