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大脑来说是艰难的,需要克服三个难题:
1、是获取信息的时候,眼睛是跳动的,每次只能看到几个字。
2、将眼睛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息,建立在大脑既有的认知上。
3、根据大脑的深层运作机制,需要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后才能被识别,而且还是调动全部脑力在一片嘈杂和内耗中才能提取出信息。
知道这个原理,对写作非常重要。如果一篇文章很难读,不是读者无知,是写作者不够理解人的大脑,甚至排版调整下就能对读者理解信息有巨大的帮助,哪怕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今天跟大家分享超级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提到的6个写作经验,这6个写作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你对写作这件事情,不再盲目。
1、多读多写
你可能会说,这也算技巧?而且还被放在了第一位。是的,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最实用的一个建议。而且多读比多写还容易一些,只有去写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思考,是存在漏洞的。
写作成了一种日常后,你会发现这就是个体力活,一定有诸多痛苦,多成熟的作家都逃不过,只能久而久之,习惯了,麻木了,就好了,就不觉得累了。
2、试着写你熟悉的事情
哪怕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再枯燥,也一定有值得写的事情。或者,你以写作来看待生活,你的敏感度会不断提升,会提升你生活的感受力和丰富度。
3、是情境比情节更重要。
这是史蒂芬·金写小说的一个经验,即使我们不写小说,原理同样适用。好的情境设计都需要问一个问题,即“如果……,就会……”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写,会推动着你的写作自然而然往下进行。
有一天我突然不想写了,我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我轻易放过了自己会怎样?答案很明显:那我以后每天都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放过自己,那日更写作、持续练习就成了一句空话。一想到此,我就赶紧放弃偷懒,老老实实去找选题和素材。
4、简洁
尽量做到简单清晰。尤其当下各类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时候,越简单的信息反而越容易被接收到,也许你也可以试试口语化写作。 这也符合开篇跟大家说的大脑阅读的机制。
5、要改稿子,但不必反复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哪怕当时是灵感爆棚、一气呵成,回头看的时候依旧能发现不少原来没想到的问题。
但不必反复修改,因为总会有缺憾,学会接受不完美,就跟你不能拿“写不出最完美干脆就不写”为由。哪怕还是很烂,该发表出来就发表出来,下一次更好一点就行。毕竟我们是要写挺久的人。
6、要把控节奏
节奏控制意味着要精炼和删减,要让读者一眼看到他的兴趣所在。斯蒂芬·金提出了一个修改公式:第二稿篇幅=第一稿的90%
这点我也是如此做的。大家看到的公众号文章,很多时候就是我二次修改剔除了10%我觉得没有用的句子,或者是句子里不够简洁的部分。最终成品在80-90%之间。
但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刚开始练习写作,可以修改的幅度,更大。越到后面,写作越成熟,修改越少。
好了,今天的经验要好好学。尽管是很简单的经验,但你一定要用在你的笔下,放在脑子里。